公司新闻
IM电竞 IM电竞app弘扬石刻文化 提高育人质量
中国(重庆)大足石刻第四届“精善杯”石雕技能大赛开幕式暨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现场
大足石刻,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是全国首开石雕石刻专业、弘扬石刻文化、传承石雕技艺的中职学校,师生自强不息,锲而不舍,让千年艺术在传承与弘扬中熠熠生辉。
从公元650年重庆大足境内有了首尊造像开始,一千多年过去了,凿石造像的叮当声就没在这方土地上停息过。今年元月,在中国(重庆)·大足石刻第四届“精善杯”石雕技能大赛赛场上,37位来自重庆、云南、四川、福建、河北、贵州等地的石雕石刻高手铆足了劲,钢钎与石头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凝望与沉思之后的每一凿,均有开山化石之气,励志图新之势,持续13天的石刻现场创作大比拼,《迎宾观音》《罗汉》《单龙戏珠》……一座座精雕细琢形态各异的石雕石刻作品栩栩如生,让观众大饱眼福。
据本届石雕大赛承办单位——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康道德介绍,石雕石刻的很多高手在民间,连续四年大足区都主办了由学校、行业企业以及民间石雕艺人共同参与的石雕技能大赛,就是希望通过搭建石雕竞技平台,提高石雕从业者的素质,探索石雕产品集约化生产的路子,以此壮大石雕石刻产业;本届参加决赛的选手获得了《石雕石刻专项能力资格证书》,特等奖获得者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作品将编入大足石刻地方教材。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以“石刻文化传承基地,技能人才成长摇篮”为办学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石刻文化资源,以“惟精惟善”为办学理念,以基础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使命,创品牌基地弘扬大足石刻文化,建示范学校提高技能人才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刻、五金、旅游”特色的“立足大足、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职教改革发展之路。
石刻文化博大精深,但石雕技艺的传承却不容乐观。据了解,石雕石刻人才大多是走的父传子、师傅传徒弟的旧有模式,加之从事石雕比较费体力,又需要一定的艺术悟性,而且一件石雕作品,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前三年很少有经济效益,因此,不少人只好望而却步。
针对这一状况,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勇担时代重任,在2010年,开设了全国首个石雕石刻专业,先后成立了石雕石刻专业名师工作室,推进石雕石刻艺术人才扶贫创业项目建设,该项目被重庆市组织部门纳入人才培养“精品项目”。编写完成了5本石雕石刻专业教材,编撰石雕石刻专业技能标准,成为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石雕石刻专项技能证书的依据。经过6年的IM电竞 IM电竞app发展,石雕石刻专业已初具规模,并发展成为重庆市的重点特色专业。学校发挥短训和学历教育优势,每年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200余名技能人才。
“因为培养的是本地比较紧缺的人才,因此,石雕石刻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很好。”副校长杨朝军说,“现在招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他们学成毕业后一部分自己开店铺,接一些工程和项目,另一部分就进入本地的石雕石刻企业。”光明的就业前景,吸引了不少社会上的成年人到学校来学习石雕石刻技艺。为此,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短期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间技艺的传承队伍中来。
为做大做强石雕石刻专业,今年初,学校联合渝蓉两地职业院校、石雕企业、科研机构等30家单位,组建了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这是重庆市仅有的以地方传统文化认定的职业教育集团。
“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将成为地方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营销型人才的孵化器,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足区教育部门领导充满信心地说。未来,将把它建成“石雕石刻人才培养高地、石刻文化研究基地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验田”。
博大精深的大足石刻,其每一尊佛像都有古代艺人心里“善”的表达。其“精”其“善”,折射出古代工匠们的人生感悟与生活智慧。学校通过文化汲取与传承,提炼出独具特色的“精善文化”。大足“石刻之乡”和“五金之乡”是孕育学校“精善文化”的丰厚土壤。围绕这一核心元素,学校以文化石、宣传栏、浮雕等形式,打造“精善”主题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师生的精神家园。2012年,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非物质文明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特色专业是一所学校独特、持久的内涵,有特色专业的学校,才是有魅力的学校,也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学校。如何优中选优地进行重点专业建设,充分体现地方经济特色?学校按照“市场调研、理性分析、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工作思路,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市场、产业发展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认真分析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机构与发展的需求。
吸收了“石刻”、“五金”文化乳汁的精善文化,对专业技术有着自然而然的崇拜。根据重庆和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大足加快发展创意文化、现代五金和旅游服务业,近年来,学校对专业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淘汰了5个传统专业,新增了3个新兴专业。开设了以文化艺术、加工制造、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等八大专业门类共18个专业。重点建设了以石雕石刻为龙头的文化艺术类专业,以数控技术应用为龙头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旅游服务类专业。
按发展规划,学校对石雕石刻、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三个重点专业进行了建设,完成了CAXA数字化工厂、建成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和石雕石刻校内实训工厂等标志性实训场,完善了石雕加工工坊。同时,紧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企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对专业设计进行动态调整,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新兴产业城市的建设,需要全力推进教育和产业的无缝对接、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此为思路,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先后开展了订单式、工学结合与半工半读、产品导向、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旅游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等18个专业开展了校企互动特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先后与重庆九源数控、大石刻艺术品公司、润格机械、大足石刻研究院等企业开设了“制造业基层班组长班”、“石刻讲解员班”、“润格数控班”等20多个订单培养精品班,按照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同步,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教学环境“职业化”、组织管理“企业化”,人才培养“岗位化”。目前,订单培养专业的毕业生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全部就业。
石雕石刻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还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以学徒的方式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在师傅的带领下,边生产产品,边学习专业技能,既掌握了产品生产技能,又能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学生生产的作品将由公司包装后上市销售,学生完成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这个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将人才培养放在了企业产品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知识学习与产品生产‘零距离’对接。”民间工艺大师刘能风说。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十分重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学校要借助企业的,最重要的是师资和实训基地,这叫作借外力增内力。”
学校先后从16家企业聘请了石雕石刻民间工艺大师刘能风、机械加工类高级技师张光春、知名石刻讲解员肖玲等44名行业企业的高级技师以及行业中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到校兼职任教。这些企业人才除了承担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实训课教学工作外,还结合他们所在行业和职业工作岗位的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发展,开设了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流程的讲座,帮助学校培养专业实训教师。同时,还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训练。其中华厦旅行社严芹等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杨雪,参加市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上海依维柯红岩商用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陈淑文、罗天菊指导的本校李明华、李良雄、张雅琪等专业教师,能在短时间内独立开展专业课教学工作,并顺利考取了技师等级证。
学校坚持“人人能成可塑之人,个个可为有用之人”的育人观,注重理念引领、过程管理、行为养成,通过活动承载文化,构建了全校教师一个面、班主任工作一条线、社团活动展风采的全员行动德育工作体系,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被评为重庆市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学校全面渗透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理念。实行四项德育工作制度:校长联系专业部制度,全员德育工作制度,学生自治制度,学生评价教职工工作制度,在校园“事事德育、时时德育、处处德育、人人德育”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是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对此,学校建立了由校内领导、学生处、安稳办、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多部门人员组成的校内德育工作队伍,同时,还聘请了辖区派出所所长唐德彬为法制副校长,聘请了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阮义治等10人担任校外辅导员,组成校外德育工作队伍,内外协作,保障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学校还不断加强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德育实践基地,不断开辟德育教育阵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砥身砺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充分利用五金企业开展体验教育,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增强职业意识。三是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IM电竞 IM电竞app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展洽会获得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6项;获得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25项;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17项。
“一所优秀的职业学校,其作用远不止于校园,它更大效能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学校质量的整体提升就是它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进共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采取到校培训、送教到企业和乡镇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据统计,近3年社会培训累计29804人次。
“要把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新常态。”在这一目标驱动下,重庆市大足职教中心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紧随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不断探索职教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紧密发展。笑迎新兴产业发展的大潮,搏击现代职教发展的巨浪,学校一路高歌,将迎来提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