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IM电竞 IM电竞平台王十朋:一位被政声、文才湮没了的南宋书法家
【背景链接】2021年1月22日,新浪收藏“书画频道”发文《宋朝行书书法,不只有苏黄米蔡》:“宋时除苏黄米蔡之外,还有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在书史上也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全文介绍12位书法家,其中
王十朋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被政声、文才湮没了的南宋书法家。
王十朋擅长书法,工行楷书,自然潇洒,提倡“心正笔正”(《界方铭》),并在《题桌》中自评书云:
吾贫,好作文,苦于无书可阅;好写字,苦于无纸可书,遂于贫中撰出一术,以桌为纸,以肺腑为书。净几无尘,日书数百字,吾之无尽藏纸也;心之精微,日出数百言,吾之无尽藏书也。
如是经长期发奋苦学,不但文章拔乎其萃,且书法亦名当世,其代表作《宠示室铭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风温润清华,潇洒俊逸,富有文士风度,被载入《宋名公二十帖》。到如今,虽然已历800多年,但无论是王十朋青年在浙江乐清所书的“桂岩”“图报国”,还是晚年做知州在福建泉州所书的“泉南佛国”“夫子泉”“镇海石”“万山第一”“放生池”“祭崇隆进祝圣南池”,共八处摩崖石刻均存,可一睹其书法风采。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写的字却非常难看。有一天,他的父亲查看他的习作,发现他文章里面的字像是鸡爪子刨出来的,不堪入目。父亲非常生气,狠狠批评教育了他一番。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可是不管他如何努力勤练书法,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没有太大的进步。他为此很是苦恼。在王十朋苦学书法漫漫长路中,得到了宝印叔叔的帮助和指点,“挂碑满屋宁寮饥,嗜好与叔真相宜。”(《宝印叔示诗且索碑刻以南明山六大字为献紫芝岩隐岳岩仍次韵》)叔侄同好,研讨碑刻。《家政集》之《继志篇》,多处记载着有关先人“手迹”“手泽”“手书”“世世勿失”“以防亵慢”等嘱语;其先人手录古人文章,“写之几案”“粘窗壁间”,说明王十朋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终于领悟到了书法的真谛,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大书法家。
王十朋始终认为字如其人,一个人如果连字也写不好,那么整个人也会在别人印象中大打折扣。也因此王十朋苦学书法一练就是一辈子,取法王羲之、颜真卿、蔡襄等书法名家,王十朋坚持每天写,从不让自己间断。从最开始写不好,到后来终于变成书法家。正如清代学者刘熙在《书概》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好的书法,首先是人格魅力的表现。只是字写得好算不上书法家。凡是被后人称道的书法家,大都具有高尚气节、壮伟人格和美好德操,他们的书法作品和他们的人品,同时被人民肯定和颂扬。南宋大贤王十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中华勤学故事》是一部以历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为素材的动画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动画部制作,林俏导演,吴厚信编剧,该作品剧2004年5月9日在CCTV―1《动画城》首播。这部大型动画系列片以历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为素材,选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每集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所有故事均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勤奋学习的典范。这部动画片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力图通过精彩的故事,丰富的卡通趣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同时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懂得只有通过勤奋好学,不断努力,才能成才的道理。其中《王羲之吃墨》(第11集)、《王十朋苦学书法》(第31集)、《王献之依缸习字》(第37集)三集动画片均以书法为题材,大量书法元素的应用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努力刻苦的一面,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勤学榜样。
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发行的《中华经典故事·中华学习故事》(刘莎、孙佳、霍赫编著)一书,以学习为主题,以朝代为顺序,精选了各个朝代不同人物的不平凡事迹。所选人物和事件生动鲜活,可读性强。文笔流畅。博闻馆和故事中的人物或细节相呼应,丰富多彩。插图和配图文字新颖有趣,锦上添花。该书亦将“王十朋苦学书法”的故事收录其中。
王十朋在茶几桌面上练字,岳飞在细沙中练字,两位宋代名臣为后人留下练字传奇。
《宠示室铭帖》,简称《宠示帖》《室铭帖》,为王十朋传世唯一墨宝,亦为温州历史人物传世最早墨迹,弥足珍贵。历代史籍多有著录,如明代的王世贞《弇州续稿》、孙矿《书画跋跋(续)》、汪砢玉《珊瑚网》,清代的孙岳颁《御定书画谱》、卞永誉《书画汇考》、倪涛《六艺之一录》、安岐《墨缘汇观》、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宋名贤法书》、王杰《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石渠随笔》等历代法书,均著录王十朋“宋名公二十帖”“宋二十名贤翰墨”“王十朋室铭帖”“王忠文宠示帖”。清代的孙岳颁《御定书画谱》、倪涛《六艺之一录》更明确记载:“宋名公遗墨有王十朋帖。”
此帧王十朋札子墨迹,合苏黄之长,以缜密轻飏胜。王氏墨迹用笔环丽理流动。虽不经意,亦出法度不远。“谈”“识”“文”“玄”等字的横画,多平入平过,不作顿挫,轻捷浮动。“和”“句”“儒”“左”等字,撇画轻入俏出,有飞扬之势。“敖”“金”“之”等字,撩画提按沉着,得劲媚之变。“见”“明”“因”等字的转折,重顿后轻起,活泼灵动。“学”“金”“亦”“高”“布”等字,结法纯乎从东坡来。圆熟遒劲,丰肤跌宕,不失天真烂漫之趣。“敖”“明”“玄”等字,又似从山谷出。使转纵横,肆恣遒媚。
1931年7月11日,国立故宫博物院吴瀛主编的《故宫周刊》第92期,八开四版,其中第二版刊登有“温州状元王十朋书”的“宠示帖”。《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载:“宋人墨迹。亦称《室铭帖》。王十朋书。纸本。行草书。纵一尺三分,横二尺三寸。札子。二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钤有‘贞元’半印……书法飘浮不古。《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等著录;收入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法书》册。故宫博物院有影印本。”又见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13册(见下图)。
王十朋道德文章名满天下,而书法艺术亦名当世。然其传世墨宝真迹仅存《札子》一篇,即所谓《宠示帖》,署款“左奉议郎充集英殿修撰权发遣饶州军州事王十朋札子”。此札子是王十朋答谢收信人为其书斋室铭题跋的回信,未见于《梅溪集》,是一篇佚文。
王十朋注重自我修养,一向严于律己,勤政清廉,贵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与人不欺,与世不欺,所以才能无私无畏。这是王十朋做人的宗旨。“不欺”作为王十朋“窃效古人座右铭,聊以自警”而伴随其一生。
通过《室铭帖》,我们可以窥见王十朋——这位潇洒入世的才子为学、为官、为艺之志趣追求,一纸翰墨展示了王十朋的情性学养。因此,此帖堪为王十朋书艺、才华乃至人格魅力的缩影。品读此帖,如对其人!
如今,王十朋《室铭帖》已入选多家《大学书法行书临摹教程》,如潘善助执行主编《大学书法行书临摹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52页(见表中第后一行)。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大学书法行书临摹教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50页(见表中最后一行)。
据记载,王十朋另有《王梅溪小楷书一小本》,可惜佚亡。清·吴其贞《书画记》著录如下:
纸墨尚佳,系长幅切下裱成者。书谢侍郎李琳语,并书衔一。首识曰“宋状元王十朋著书”。书法妍媚,似学欧、虞二家。后有吴匏庵跋。以上二种,观于苏城承天寺古锡斋龙闲、本瑞二上人,而古锡者,系同郑所南《井中新史》一齐起出之物,故名其斋曰“古锡”。其史为所南后裔取去,不可得见,当时已入于梓,今亦无矣。时癸卯仲冬之望。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八处王十朋的摩崖石刻,分布在浙江、福建两地。
“桂岩”摩崖位于乐清市淡溪镇湖边社区桥底村湖南山。“桂岩”二字为楷书,每字径85厘米见方;在“岩”字左首果有落款,直书二行:“建炎三年,秋王十朋”。2004年6月23日列为第五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清文史专家陈纬在其所著《石塘山居杂文》中评价道:“王十朋当时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年书生,竟能作擘窠大书,可见其在舞象之岁已具较高的书法造诣。观此二字书写遒劲有度,笔力藏于字之点画中,不露锋芒,用墨丰腴,字体端严沉实,古朴雄浑,似承颜鲁公风骨。”
“图報国”摩崖石刻在乐清市剡溪镇四都丁岙村西北山岩庵寺,三字其为左书横写,字体遒劲有力,落款“王十朋十九岁书”。“图報国”三字以楷书书写,字径18×21cm,整个石刻宽有1m,高0.4m。按:《浙江日报》2016年6月3日第24版“今日温州”专刊载有《王十朋摩崖石刻被发现》一文。
南宋乾道初年,王十朋任泉州太守时,在泉州南天寺旁的悬崖上题刻“泉南佛国”手迹。《大清一统志》卷一五六《泉州府》载:“岱峰山在晋江县东南。《闽书》中有石佛岩,相传宋嘉定中,石露夜光三道,僧守净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尊旁。刻‘泉南佛国’四大字,宋王十朋书,字高六尺许。”即每字两米高左右。
清·汤宾《大瓢偶笔》卷八《偶笔识余》评曰:“‘泉南佛国’四字,大几方丈,开朗遒劲,与小字无异,平生所见榜书,以此为最”。
泉州承天寺夫子泉石碑。宋王梅溪古迹,嘉靖甲寅立。位于府文庙礼殿边。据泉州网2013年1月3日发布《复建“海滨邹鲁亭”“夫子泉”》一文载:“由王十朋手书‘夫子泉’碑未立,也收藏在文庙”。
“镇海石”位于石狮市永宁镇濒海处,三巨字字径85×80厘米,IM电竞 IM电竞app竖刻正书。永宁卫石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卫原属泉州府辖区,今为石狮市。据刘浩然《镇海石考》系王十朋任泉州太守时所题。
福建省诏安县城以北15公里的九侯山天开门处,右侧有一巨岩拔地凌空,上镌楷体直书而成的“万山第一”四个大字题刻,旁款为“此字得自温陵,传是宋王梅溪真笔,字之秀劲如其人,而作此品评亦惟斯岩足以当之,爱勒以镇山门云”。
泉州市区百源路百源川池东南侧的隐居桥下方有池,池西畔石碑上镌“放生池”三个大字为王十朋所书。乾道六年(1170),王十朋对僚属说:“圣节放生,州郡令典,泉独无之。贡院南有池,嘉莲再生,实和气致祥之地。”于是,建放生池,立楔书“放生池”三字,并赋《天申节放生》诗。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七一《金石志》载:“‘放生池’三字在府治西偏,宋王十朋书”。
九仙山在德化县西北部,距城30公里。据《德化县志》载:“相传昔有隐士九人居此,俱仙去”,故名。宋代,泉州地区发生严重的干旱,泉州太守王梅溪带领官员到九仙山龙池“祈雨于此有应”,据说非常灵验。据1991年《德化文史资料·第12辑·九仙山专辑》载:“乾道四年(1168)泉州知府王十朋率官员到九仙山龙池祈雨并凿‘祭崇隆进祝圣南池’八字记之。”
古者八岁入小学,学书艺之事。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汉萧何亦著其法于律,令太史试学童而录其课最者。唐选举之法有四,而楷法遒美居其一焉。夫书虽一技,然教于周,试于汉,选举于唐,参六经论语孝经而九之学者,其可忽耶。爰自科斗书废,篆隶迭兴,汉、晋以来,乃有草楷真行杂体之书,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以相夸尚者,不知其几也。唐太宗历评晋人之书,而以王逸少为尽善尽美。先翰林苏公尝评唐人之书,谓极于颜真卿,又论近代之书。以蔡君谟为第一。议者谓颜书本出于王,而蔡乃法颜而变者,然三人者各名家当代,而咸造其极,使其同时而并驾,未知其孰后而孰先?诸君稽古之暇,游心翰墨久矣,其于晋、唐、宋三子,将谁取法耶?抑所好不同,舍二三子而他有所尚耶?又岂得于心画之妙,而不蹈前人之陈迹耶?愿评古人优劣之外,且自论平日之所以张吾军者,果出于自得乎,抑亦何所法也?幸详以告。
从《梅溪集》前集卷十五《策问》的此段记述中可以得知,宋人认为晋、唐、宋三代书家中以王羲之、颜真卿和蔡襄为最,是三个朝代的代表书家,而“颜书本出于王,而蔡乃法颜而变者”,可见颜真卿是书法之法得以传承的关键,是宋代书法由唐溯晋、变古创新的重要一环。尽管王十朋此说现在看来有偏颇之嫌,但也因此可以看出颜真卿在宋代书坛的崇高地位,颜真卿于书法笔法传承的历史功绩、对宋代书法的巨大影响和贡献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抹煞的。在《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中,即记载有宋代皇家典籍图书内赫然还收藏有“颜真卿笔法一卷”,可见颜真卿作为笔法传承者的身份在宋代一直受到极度重视和礼遇。
其实,王十朋《策问》所提问题正是南宋文人所面临的问题,对普通的南宋文人来说,学习书法有晋、唐、北宋三种取法途径:晋以王羲之为代表,范本就是《集王圣教序》拓本以及《阁帖》《兰亭序》《十七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等及其重刻、翻刻本,而以翻刻本为主;唐以颜真卿为代表,范本主要是碑刻拓片以及刻帖中的部分书迹;北宋的代表是蔡、苏、黄、米等人,范本主要是碑刻、法帖拓本和少量真迹。对南宋文人来说,究竟是取法王羲之还是颜真卿、蔡襄或者其他名家是一个两难问题。王十朋也提到当时通行的一种观点,即颜真卿本来就是出自王羲之的,而蔡襄是取法颜而有所变化的,将王、颜、蔡联系成一条统一的线索。而从王十朋的策问中还可看出,在南宋文人的学书观念中,取法颜真卿、蔡襄并不比取法王羲之低下,王羲之并没有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南宋文人的观念中,三人若是放在同一个时代,则是并驾齐驱、未知孰先孰后的。而实际的状况也是如此,在南宋时期,取法晋、唐、北宋名家的都有,因北宋距南宋时间更近,北宋名家的书迹流传更多,南宋学书者取法北宋名家的相对要多些。南宋高宗赵构虽曾提出要向魏晋取法,推崇王羲之,但实际影响并不大,仅局限于宫廷小范围。
因此,方波在《宋元明时期“崇王”观念研究》指出:“宋人将颜真卿当作传承王羲之法的集大成者,苏轼、黄庭坚等人俱认为颜书是最得王书神韵的,米芾对唐人书法多不满,对颜真卿的行书则大为赞赏。因而颜真卿在北宋时期有很大的影响,取法颜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到南宋仍是如此。”
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缪日藻《寓意录》卷一曰:“翰墨真儒者事”,王十朋学书倡导的“心正笔正”,与《宋高宗论书》:“士学书法,必先学正书者”同理。明代王世贞则在《古今法书苑·翰林粹言》云“笔正之说,真格言也。笔正,则古人笔法皆如吾手矣。”十朋工书,论书更强调书如其人,《跋陈忠肃公手帖》云“忠肃公心画劲健,类其为人”;《跋二刘帖》云“敬观心画,如见伟人”;《跋杜祁公帖》云“见其心画,令人起敬,如见其正色立朝时也”;《跋张侍郎帖》云“凛然正直之气,见于词翰间。爱其人,敬其书”。惜今世墨迹唯见晚年《室铭帖》而已。其书师法多家,挥洒成自家面目。
《宋元论书诗全编》是宋元文人的论书诗,作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宋元文人的书画思想与士风好尚之趋崇。该书于2017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第130―132页选录王十朋的8首论书诗(见下文)。其实,王十朋不仅书法精湛,而且书论精到,何止上述八首。
据笔者正在编著的《南宋书法家:王十朋书法书论集》初步统计,《梅溪集》中涉及“笔、墨、IM电竞 IM电竞app纸、砚”及这些文房四宝雅称的诗作有200首左右,其中,笔类超百首,墨类40余首,纸类近30首,砚类20余首。
君不见西京孝武称材雄,致治欲与唐虞同。诏求贤良论阙政,翻取曲学公孙弘。又不见文宗在唐号儒雅,制诏勤勤策群下。刘蕡切直弃不收,卒使太阿归宦者。吾皇策士亲临轩,不为故事求空言。犹疑有司效冯宿,或恐前列登公孙。九天赐下飞奎翰,照眼昭回倬云汉。抑尚忠谀有训词,品题高下由宸断。儒宗被命持文衡,银钩拜赐恩非轻。归将乐石刊圣语,分贶下及狂愚生。畎亩惓倦蓄忠愤,射策自惭言不尽。他日倘陪鸳鹭行,愿效魏公摅底蕴。
云山老人国大老,历代遗编饫探讨。余事游神翰墨间,乘兴濡毫快挥扫。严霜烈日如鲁公,抉石奔泉陋徐浩。国朝君谟书第一,大字劣于行与草。云山心画无不长,笔力纵时书更好。我来求字盖求人,不为有官缘有道。紫岩之铭云山笔,不欺室中双至宝。玉箫峰下梅花溪,愿学云山归去早。
世贵铜雀砚,常患伪乱真。千金买渴雀,虚名何足珍。李生心好古,身困道不贫。得此佳陶泓,制由万道人。殷勤持赠我,器古诗清新。置之窗几间,日与毛颖亲。未能草太玄,姑用注获麟。罗文及端紫,贵幸无比伦。屈尔居篷窗,与我同艰辛。研磨媚权贵,挥染劳精神。兹我所不敢,铭以书诸绅。
会稽秦颂德碑,丞相李斯篆。世传在秦望山,莫知所在。教授莫君好奇嗜古,搜访尤力。有言碑在何山者,莫以语某。何山见于《图经》,在秦望东南,疑其真秦望也。某欣然欲往,职有所拘,以告会稽尉梁君,梁慨然而行,登山,果见之。碑石仅存,字磨灭已尽。墨片纸而还,作古风长韵,具记始末。因次其韵,且记吾三人好事之僻,以示后人也。
姬嬴遗迹存者希,世传石鼓稽山碑。石鼓揄扬得韩子,文与二雅争驱驰。秦碑夸大颂功德,埋没草莽无人知。或言山顶石犹在,上有虎豹龙蛇螭。神藏鬼护荆棘蔽,崖悬磴绝登无岐。广文好奇穴探禹,梅仙喜事僧寻支。支遁,昔游越中,好山水。梁仙宿云门,访古迹于僧。我赞其行要亲睹,勿受世俗流传欺。望秦秦望两崭绝,何山壁立东南涯。丰碑屹植最高处,不知磨灭从何时。剔苔扫墨了无有,模糊片纸亦足奇。浓云霮䨴黯将雨,古木槎牙蟠老枝。归来走笔出险语,诃政叱斯同小儿。诗成得得写寄我,词严意伟法退之。我闻秦人灭六国,酷若犬矺临江麋。先王法为秦所负,负秦况有秦有司。五经灰飞儒溅血,尧舜周孔何能为。上蔡猎师妙小篆,奴视俗体徒肥皮。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沙丘风腥人事变,鬼饥族赤谁嗟咨。汉兴万事一扫去,惟有篆刻余刑仪。磨崖欲作不朽计,其如历数不及期。蚩尤五兵纣漆器,人物美恶宁相疵。我虽过秦爱遗画,南山入望频支颐。不须峄阳访枣刻,不用迁史观雄辞。虚堂默坐对此纸,闭眼暗想君勿嗤。要知秦碑没字本,却类周雅无辞诗。
迂叟遗文整顿初,寄君聊当报琼琚。南邻尚有无厌意,更觅皇朝第一书。东坡谓君谟书为本朝第一。
大字雄文照眼明,亲题一轴寄松厅。千间广厦能宣力,何止区区不负丞。贡院之役,飞卿与陈节推董之。
中书君老而秃,弃之则可惜。取其心之犹可用,以小管城为之宅。吾欲写尽天下书,赖尔为之画策。
总而言之,在王十朋传世的54卷《梅溪集》中,处处可见其书论诗文,IM电竞 IM电竞app书法之气扑面而来。
本文仅限所见文献,犹有遗珠,希望得到有识之士提供更多的信息加以充实。状元公在《双桂》诗序有言:“某偶得一石立为墙角,书‘双桂’二字以识之”。试问:诗中的“双桂”二字,你藏在何处?一个个谜团,尚有待后人不断地进行探寻。
【按】本文得到了梅溪文化学者张润秀先生和新昌中学退休特级教师董汀丰老师的指导。文中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吴宏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当代化工》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梅溪文化学者、温州王十朋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文教专委委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和宋文化研究会会员,具体登陆今日头条·百科、抖音,搜索“吴宏富”,有词条详细介绍。)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