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唤醒”石宕:当代语IM电竞 IM电竞app境与艺术里的缙云废石窟
IM电竞 IM电竞appIM电竞 IM电竞appIM电竞 IM电竞app古语有“点石成金”,在浙江缙云县,一个个废弃的采石场,通过建筑师的改造与设计,辅之以艺术的呈现,让人意外地实现了“华丽转身”。
浙江缙云县凝灰岩资源丰富,由此衍生了历史悠久的采石文化。宋代以降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留下三千多处开采遗迹,被称之为石宕。近年,当地政府邀请建筑师团队对当地的部分石宕进行规划和改建,并注入形式多样的艺术功能。今年因受石宕吸引而长驻这里的艺术家王点(LEOW)利用石宕空间专门创作了一组新媒体艺术,抽象的新媒体艺术在岩壁上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夜色中,与石宕的原始质朴粗犷相映,给人以别样的视觉感染力。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近日专程走进缙云,看这些石宕在建筑设计与当代艺术语境里如何“涅槃新生”。
浙江缙云县,因山而得名。缙云的仙都,山青水碧,轩辕黄帝曾驻跸于此,春秋时著名谋士计倪曾在山中隐居,北宋大学者朱熹曾在独峰书院讲学……而这里四周的山里,盛产凝灰岩,这是一种火山碎屑岩,朴实而致密。
宋代以降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缙云县的工匠们用人力和机械大量开采这种凝灰岩,用于建房、铺路、架桥等产业建设。如今,这里留有3000多处开采遗迹,被人称之为石宕。这些石宕既是自然奇观,也是人造空间,在自然与人为的交融下产生了独特的质感。以至于有人感叹,这里就是传说故事里的愚公移山。
2000年后,因当地政府决定禁止对岩石进行开采,石宕的安全隐患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便逐渐成为了新的课题。2021年,建筑师徐甜甜和其团队受邀对其中的9个石宕进行规划和改建。现在,有3个项目改建成功并对外开放:一个石宕被改成了书房,一个被改建为具有良好声学效果的锥形演绎场,还有一个被改成了演示采石的表演地。
当地逐步在思考如何把艺术功能注入改建的石宕中。其中,采石表演地的那座石宕近期便增加了新媒体艺术的放映功能。10月28日至29日晚,这半年多年来一直在缙云驻地创作的艺术家王点(LEOW)在石宕里举办了两场新媒体艺术放映会。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抽象感在质朴的岩壁上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自制的音乐也在岩壁的回响中形成浑厚而独特的声效,让前来观摩的不少艺术界专业人士也称奇不已。
缙云县凝灰岩资源丰富,蕴藏量居全国第一,由此衍生了历史悠久的采石文化。据说,早在宋代,当地就有了“家庭式”作坊的人工采石活动,不少人长期以此为生。
此外,缙云还是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升天之地,其境内仙都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鼎湖峰即为江南地区黄帝祭祀文化的中心;仙都景区内的倪翁洞集结了许多从唐至今历代书家的摩崖石刻,如洞口便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小篆“倪翁洞”石刻。
据说,在开采时,采石匠会根据上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判断石头的肌理、形状、大小,有些自上而下开采,有些则从山的中间向上或向下开采。虽然如今已禁止了开山采石,但缙云县留下了3000多座形态各异、气势恢宏的石宕。
当地人告诉澎湃新闻,虽然自古就有采石文化,但大规模的采石现象是近现代发生的,很多石宕也源自于这一时期的开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缙云采石迎来兴盛时期。对此,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仙都街道工委书记胡雄俊告诉记者,当时这里的开采产业支撑起来几代人的生活梦想。
缙云采石匠非常讲究技术,开采出的条石规格为长约40厘米、厚约20余厘米。之后,一块块条石被装上独轮车或人力三轮车,建房铺路,变成石街、石桥、石房。下洋村村民刘键曾是一名采石匠,他曾说,“凝灰岩开采时比较软,到洞外风一吹就硬了。”
地处仙都景区小赤壁附近的当地著名民宿“近云·丽舍”女主人赵淑媛则回忆说,他的姐夫曾从事条石搬运工作,小时候还坐在推车里进入洞内目睹采石场景,等姐夫出来时,自己也会去搭把手。对于这些石宕在哪,有什么形状,当地不少百姓都如数家珍。
手工开凿与自然风雨的侵蚀融合成了独特的雕琢风格,让这些采石地成为了叹为观止的遗迹。这些石宕形态千变万化:在郑弄地区,据说有缙云现存最大的采石遗址,走入其中就如同是来到古罗马时代的竞技场;而清塘边的石宕,则如同斗拱宕门、抬头望去可见天窗;仙都景区边的石宕有的则如同露天剧场,有的抬头望去如同一线天奇观……
由于采石带来的生态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缙云大部分石宕逐渐停止开采。当地俗称“岩宕”的采石场遗址,却被大规模地保留下来。如今,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仙都、壶镇、舒洪、东方和五云等地,其中仙都和壶镇的采石遗址最为壮观。
虽然开采行为被禁止了,但闲置的石宕存在着坍塌危险。为此,对于石宕的管理,改造成为了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空下来的石宕成为了管理难题。很多游客会听到当地人的介绍,带有猎奇心理,或是带着深入风土人情的欲望,去观看。但是很多石宕存在安全隐患。”缙云县仙都街道办事处主任、仙都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春晓说。“而在另一层意义上,缙云百姓对于石宕怀有深厚的感情,而闲置下的石宕也是资源的重新整合与盘活。”胡雄俊对澎湃新闻说。这也如同一些艺术史家所描绘的废墟里的美学体验,带有一种直面过去,与过去丝丝相连的怀古之情。
对于石宕的改造,缙云县风景旅游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雄俊说,“在缙云,本来我们有一个岩洞餐厅,后来因为安全隐患关掉了。在石宕改造初期,曾有过建造石窟的想法——即在岩洞里开凿造像,但因为石窟都跟某一特定时代的宗教信仰有关,最后也放弃了这一理念。”
2021年,缙云县委托建筑师徐甜甜及其事务所团队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在与地质安全检测、岩土加固工程与隧道施工单位的探讨及合作下,从3000多个废弃石宕中挑选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石宕进行生态活化利用。
徐甜甜改造的石宕位于仙都景区的核心村——鼎湖村北部约1公里的山谷中。山谷自西南到东北,划分出两条山脉,9个石宕坐落于两侧。一条穿过山谷的乡间道路,将其联接并串成独特的游览路线。胡雄俊说,这里位于仙都景区边,改造既有利于景区业态的开发,同时也是出于了改造初期便于管理的目的。
目前,9处试点石宕改造已完成3处,并已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走到现场,记者首先看到的便是山间道路停满汽车,不少游客纷纷下车打卡,而听到最多的则是“哇”的惊叹声。一组组人进进出出,在这里组团拍照打卡。
其中,入口处的是10号石宕,也是这一游览路线的出发点。该石宕是一个三面围合的空间,呈现特有的几何形态,常年的雨水冲刷在岩壁上形成了峻黑的、富有冲击力的痕迹。据说,这里曾是村民的养鸡场,在最初的设计中,石宕被设计成了采石文化的户外表演场所,采石匠在这里一凿一锤,演绎着昔日的场景。而现在,10号场所已增加了功能,成为了多媒体艺术放映场。
之后便是9号石宕,其外观像一个倾斜陡峭的屋顶,很有辨识度。通过狭窄的入口,便能看到一个矩形的区域,凝灰岩(火山喷发后凝固的石头)在阳光下泛红,呈现出温暖的色调,而最特别的则是红色凝灰岩围合产生的声学效果。据悉,这是清华大学的声学专家燕翔教授对石宕进行了声学优化,在岩壁上增加了吸音栏板。
而8号石宕是一个内部空间高耸,向山谷中延伸空间。这一空间深度约50米,高度近40米,是自上而下手工开采的结果。建筑师徐甜甜用一条“之”字形的楼梯,串联起原有的数个采石作业台。在原来的作业台上,现在加工安置来由竹楠木制成的书架与栏杆。这个石宕现在名字叫“岩宕书房”,是一个供游客休息的图书馆,底部售卖咖啡,向上延伸的书架上则安置了有声读物。
徐甜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石宕的改造设计原则是将干预、投入成本减到最低,同时得用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的改造方式,“如果把我们做的设计单独摘出来,确实是没有太多东西——但这个恰恰是设计的关键。设计仅仅提供必要的干预,人的停留空间和行走路径,让人的关注度是在石宕自身,就是走进去,感受石宕,被这个形态所震撼,而不是做一个形式矫揉造作来和它对抗。”
此外,在徐甜甜看来,这一改造就是满足当地村民的需求——留住对当地历史的回忆和骄傲。
“缙云石宕——化身洞天舞台:从经济开发到生态再利用”展览开幕现场 © Erik Jan Ouwerkerk
“缙云石宕——化身洞天舞台:从经济开发到生态再利用”展览开幕现场 © Erik Jan Ouwerkerk
对于石宕改造的认可不光来自当地政府、村民和游客,该案例也已走入国际。今年,一场“缙云石宕——化身洞天舞台:从经济开发到生态再利用”为主题的展览在德国 Aedes 建筑论坛展出。这一展览包含数件由半透明聚酯材料制成的、底部装有灯箱的洞窟展示模型,以及一件呈现“书山”细部结构的大型石质模型。通过模型、照片、图纸、影像,将岩壁中的结构呈向世界,展示石宕浑然天成的空间感。
在德国乃至世界各地,有很多类似的露天、地下矿山正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建筑论坛中的一位馆长曾表示,该展览在聚焦中国当代建筑可持续发展可能的同时,也为中国以外的环境改造项目带来借鉴,如德国的露天矿址和地下矿洞改造。
10月28日与29日,艺术家王点(LEOW)在10号石宕、9号石宕举办了两场新媒体艺术放映会。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抽象感在质朴的岩壁上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自制的音乐也在岩壁的回响中形成浑厚而独特的声效。
王点1986 出生于上海,自幼学习古典音乐,在英国留学后,迷上了音乐编曲和新媒体艺术创作。今年3月,他离开上海来到缙云,一下就被当地优美的风景所吸引,其后就有了驻地创作的念头。
王点告诉澎湃新闻,“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在户外做音乐一般只能是扩声效果,但这里会融入自然的回响,感觉很不一样。在视觉上,无论是手机,还是大投影屏幕,都是平面的,而这里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岩石空间会拉伸作品的视觉效果,需要不断去调试,配合着岩石肌理,投放效果特别棒。作为艺术家来说,我喜欢这里的新鲜感。”他说,自己一边创作作品,一边来场地做调试。而这里的管理者很支持他,也支持他的创作,并希望他为缙云创作一些作品留下。
放映会上,其作品皆由数字AI技术根据其自创的音乐构建而成,在音乐的引导下,虚拟叙事与现实场景重叠交织,产生震撼的抽象视觉和张力。其中,作品《INNER FIRE》呈现的是一团抽象的火焰,带领观众进入混沌;《CITY MASK》的视觉素材来自上海,展现都市生活中的暗部;《METAL DANCE》则是以水石元素作为主视觉,以抽象的画面展现自然蝶变;而作品《赵姐的帽子》则是他居住在“近云·丽舍”民宿期间,为照顾他的民宿女主人赵淑媛所作,用她的斗笠衍生出一系列视觉叙事。“这个夏天走访了很多石宕,特别热,赵姐经常开车陪我走访,戴着她的斗笠,让人印象深刻。”
据悉,放映会的作品中,《CITY ALTAR》为上海西岸博览会DREAM video参展作品,《赵姐的帽子》则已参展了2022柏林影像节。
此外,王点还为石宕创作了新媒体宣传片。该宣传片分三个篇章,在第一个篇章“劳动丰碑·千年筑造”中,艺术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上世纪九十年代采石纪录片进行高清修复,把尘封的“劳 动丰碑”通过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再现,将采石人真实的工作生活场景,揭开时间的封印呈现在观众眼前。取之于山,馈之于山,这是震撼人心的人文遗存,是巧夺天工的劳动丰碑;第二篇章“人间仙都·梦里桃源”则是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抽象化展现“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绿山水图;而第三篇章“年轻的缙云·世界的缙云”则是一部现代抽象的宣传片,当代电子音乐在山谷间回响,多维色彩在岩宕里切换,声像技术和抽象化的情感表达向观众展现古老岩宕将走向年轻化、国际化的梦想。
视频:“劳动丰碑·千年筑造”(节选):艺术家提供(01:48)
“在宣传片中,我刚开始用的音乐有一点压抑,展现劳动人民的艰辛,但在边上的岩壁上的视觉是一个通道,意味通往美好生活,而之后的篇章是带有个性化的展现。”王点说,“我希望这里放映的是一些外面看不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视角。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用自己的视角来发现生活、面对生活。”
在他看来,自己的创作为石宕的新媒体艺术展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调整好设备后,未来可以有更多的艺术家来这里放映作品。
如今,新媒体作品为石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胡雄俊说,10号石宕本来是采石表演,但这样的演出不能一直进行,而新媒体艺术的放映也为石宕带来了新的功能。据悉,未来这里将定期投放艺术作品。
一些现场观摩的知名艺术评论家认为,这样的新媒体艺术因为切合当下年轻人的感受,融入录像艺术、数字艺术、互动艺术、互联网艺术、虚拟艺术、声音艺术等,且又有着艺术家足迹所至的异域元素,在粗犷而质朴的石宕中观看,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新媒体艺术可以让人感受到了艺术家对缙云山水、自然与人文,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且以一种可以为年轻人接受的时尚方式呈现,这是很少见的。”
“夜色时进入石宕,观看新媒体艺术,这样的感受是在都市里的艺术馆放映厅所无法取代的。石宕的设计与改造是在当代语境里,以当代多媒体艺术作品在这里呈现,有着一种粗犷的张力,与石宕的岩石肌理反而更有一种契合度,而且,有着一种更宏阔的视野在其中。”一位知名艺术评论家说。
石宕的改造和艺术演绎,已悄无声息地调节了游客的构成比例,吸引到不少年轻游客。这里每天有不少村民、游客来拍照,跳舞,也有很多文化机构选择在此地举办活动。甚至很多人来到缙云就是为了看一眼石宕。
胡雄俊告诉澎湃新闻,在已经完成的三个石宕改造后,未来还将有6个石宕被改造,整体9个石宕将组成一天的石宕游览路线。“在已改建的石宕后面是一条27米长的隧道,穿过隧道,未来将会是一个石宕茶室,那里有一个池塘,石级上长满青苔;走下去是一些不规则石宕,将被做成瀑布水景;再过去是一个打卡拍照点“石梁夕照”,为游客提供观看日落美景,类似于颐和园金光穿孔的效果;然后是一个下沉式的石宕餐厅,内部有白色雾气;最后在半山腰有一个敞开式的,层级错落感很强的石宕,如同古战场一样,供游客看星星,看表演。“我们把它叫做’十二时辰游仙都石宕’,这也刚好是一天的行程。”
他认为,这里生态好,风景好,很多中老年人喜欢来旅游。但在信息时代,高等级景区间的走访、交流很多,而仙都景区的定位就是一个传统山水观光型景区,如果没有紧跟崭新的沉浸式体验潮流,是很难吸引到年轻人。“因为到晚上,年轻人很想寻觅点夜生活,但景区晚上关门后,这里就没夜生活了。相比于传统美术馆中的拍照打卡,在石宕打卡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我们要考虑全年龄段的人,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它的最大作用是平台作用。我们的目的就是把人流、物流引进来,以此促进整个地方的产业发展。”
“我们现在先把三个改建的石宕运营起来,这也有助于后期投入与维护成本的业态考虑。我们不光是要改建,还要考虑养活这些石宕。”在胡雄俊看来,这也是改建后关注的重点。
澎湃新闻了解到,改造后的单体石宕运营成本并不高。但相比运营,更重要的是植入新的内容。如果石宕始终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那么游客或许只会看网上的照片,而不是来现场体验。因此,艺术演绎活动也无疑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之前我们在9号石宕表演过歌舞剧’清泉石上流’,现在10号石宕有了艺术家王点的新媒体作品,未来的关键是怎么样把业态做出来,既要兼顾阳春白雪,也要有通俗易懂的文化艺术产品,并且是持久性的。”胡雄俊对澎湃新闻说。
缙云县的石宕活化利用,是一场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充满着感染力。这些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巨大遗迹景观,可以说就是一个个大地艺术,在当代视角的规划与设计下,未来,缙云石宕如何更深层次的“艺术化”,相信还会有很多惊喜。IM电竞 IM电竞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