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时间跨度一万多年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开出哪些填补空白的“历史盲盒”?IM电竞 IM电竞app

2023-03-04 03:23:3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电竞 IM电竞appIM电竞 IM电竞app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日讯 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获奖名单今天揭晓。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此次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山东自2017年开始后的第七次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入选项目是从山东2022年进行的众多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而出,这些入选项目从距今1.32万年左右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到近代的威海“靖远”舰遗址,持续时间长、特点突出,填补多项考古空白,充分体现了2022年度山东田野考古的成就。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距今1.32万年左右,年代框架明确,所处节点关键,正处于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气候频繁波动时期,为建立鲁北地区这一时期的地层编年体系及当时古环境的复原提供重要依据。

  该遗址发现的早期陶片是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陶器年代最早的遗址之一,也是东亚地区出土早期陶片数量最多的遗址。同时该遗址出土的夹炭陶反映出该遗址是中国早期制陶工艺最为成熟的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早期陶器起源影响深远。

  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

  三埠李家遗址位于平度新河镇三埠李家村东北方向,坐落于一处低矮丘陵的北麓,临靠淄阳河。

  遗址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鲁东地区西周早期聚落中的骨器加工作坊,此外还发现了功能区分布清晰的齐国聚落遗存。遗址中发现了特殊丧葬习俗的战国墓葬区。墓群中集中在棺椁二层台上或墓圹东南角填土出现随葬祭祀死者的陶盆、陶罐组合和猪头骨的现象,陶盆底部中常能见到兽骨、鱼骨。这种呈规制、批量出现的特殊案例,在山东地区的战国墓葬群中尚属首次发现。此外发现有带地名戳印的战国陶量,其中一件陶量戳印地名“戴丘”,为首次考古发现。

  三埠李家遗址地处交通要道,其聚落融合了土著风格和齐国风格,这在山东属于首次发现,对“齐人东进”课题和齐文化向东扩张的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实证,对于研究胶东地区齐鲁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等诸多课题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南马坊大墓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千米。南马坊大墓平面形状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椁室、陪葬坑等部分构成。墓室四壁由宽约3.3-4.2米的夯土构筑,首次发现了加固墓壁的生土垛子,壁面经反复修整涂抹,大面积铺挂苇席,并环饰彩绘墙帷,体现了“大象其生以送其死”的丧葬观念,深化了对齐国墓葬建造过程和装饰艺术的认识。

  此外,在南马坊大墓北部和东部约25米处各发现一座长方形大型车马坑。其中一号车马坑东西长56米,南北宽4.1米,目前已清理车4辆,马10匹;二号车马坑南北残长24.5米,东西宽4.2米,共清理车7辆,马16匹。这是目前山东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

  整体来看,临淄南马坊大墓规模宏大、精心设计、建造考究、装饰华美,是目前山东地区正式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结合C14测年结果,南马坊大墓的年代约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正处在“田氏代齐”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其墓主身份为不低于上卿一级的齐国高级贵族,对研究东周时期齐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变迁具有重大意义。

  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位于历城区章灵丘村北部,2021年10月-2022年9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掘。初步判断相关墓葬32座,形制IM电竞 IM电竞平台有砖雕壁画墓5座、石室墓9座、土洞墓18座,出土各类陶、瓷器及陶俑500余件(组),其中官窑瓷器和青花瓷共计40余件。另外,还发现石碑、石翁仲、石羊等石刻文物100余件。

  张荣作为元代济南的实际最高领导者,被追封济南王。共有七子、四十孙,从张荣开始,其长子张邦杰、长孙张宏,一门蝉联三代“济南王”,势力一直延续到元世祖后期。

  张荣家族墓地是山东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意义重大。其中, 牡丹纹藻井、仪仗出行图、持戟武士图等是山东地区元代墓葬首次发现。 尤其M49壁龛内埋葬人骨的现象在全国亦为罕见。墓地布局规整,明显经过规划,对研究元代汉人、尤其是王侯家族的墓地选择及布局、墓葬形制选择、随葬器物、墓上设施等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威海是甲午战争终战之地,为探明威海湾甲午沉舰现况,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机构开展了“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确定了沉舰锅炉舱、艏弹药舱、艉弹药舱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舰残骸的整体情况。

  本次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201件,以铜制品最多,铁制品和木制品多为船体构件,皮革制品为鞋垫、胶垫。出水的弹药、瓷质洗涮盆、锅炉耐火砖、舷窗框等文物与其姊妹舰“致远”舰遗址一致,其中两箱完整的哈乞开司37毫米炮弹亦为国内首次发现。

  在TG2中还发现了4枚电发火管,据记载,北洋海军只有“致远”“靖远”装备了使用电发火管的电控火炮齐射系统;在TG3中发现了210毫米克虏伯炮弹1枚,是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发现口径最大的炮弹。通过以上关键出水文物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可基本确认其为北洋海军“靖远”舰。

  “靖远”舰遗址发掘出水的大批文物充实了甲午战争研究的实物资料,必将推动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历史研究再上新台阶。同时,“靖远”舰遗址是百年前甲午战争的实体见证之IM电竞 IM电竞平台一,它的成功发掘将极大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的展陈和教学内容,推进文旅融合,以更震撼人心的方式激励广大社会民众回望历史,铭记教训,发愤图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