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斑驳石刻见证恩施IM电竞 IM电竞app“大屏障”岁月
楚天都市报9月2日讯(记者陈俊)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湖北省省会也随之迁往鄂西群山中的恩施。
彼时,公路铁路不通,大山阻挡了侵华日军的铁蹄。恩施成为重庆陪都的大屏障,成为华中地区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反法西斯的重要阵地。
1940年,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以陈诚为代表的军政要员迁到恩施,战区管辖4省81县,拥有5个集团军,驻扎兵力30多万人。从此,小城恩施既是湖北省首府,又是第六战区大本营,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逐次迁离,长达7年之久。日军曾对恩施进行疯狂空袭,留下50余处抗战遗址。
9月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恩施州城,如今遗址旁已经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72岁的贺孝贵老人是当地著名文史专家,打开尘封的记忆他向记者讲述80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并不是所有的英雄都能够叫出名字。恩施市后山湾风吹垭的山崖上,就有一处石刻,纪念着恩施抗日无名英雄。
烈日直射,城市包裹在热气里。从叶挺将军纪念馆后的山包沿荒野小路拾级而上,不过十来分钟便到达山顶。四面空旷,松柏错落。记者几番寻找不得,终于在六角亭街办书院社区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发现了林木杂草遮掩的摩崖石刻。
茂密的树丛下,悬崖上镌刻着“抗日伤亡将士公墓”字样。该题刻凹进崖壁,从左至右刻着遒劲的大字,左侧竖刻“中华民国廿九年四月”一行9个小字,右侧竖刻“军政部第十五后方院长倪光远”两行15个小字。据资料记载,该题刻铭框长11米、高1.55米、深0.12米,每字高95厘米、宽80厘米、深6厘米。据此可知,这里原为1940年4月建立的抗日伤亡将士公墓。
岁月侵蚀,丹霞浸染,字迹已经有些斑驳,但仍清晰可辨。有多少忠魂曾埋骨此处?伫立崖边,有寂静的山风掠过。
“抗日战争期间,恩施先后征集入营壮丁18746名,这还不包括具有爱国热情自愿入伍者。恩施籍官兵,每遇战斗,皆能为守国土英勇敌,因此拼死者众。”今年72岁的恩施市文史专家贺孝贵向记者介绍。
“该题刻规模较大,文字壮观,雕刻精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传统教育价值。”恩施市文物局局长刘清华介绍,该题刻于2011年3月在一次滑坡后,被当地汽车维修站的工作人员在楼顶无意间发现。2014年6月被列入第6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石刻旁,是现代化的书苑新城小区。几位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一直都知道这里山上有个石刻,是当年抗日留下的纪念。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先辈们用热血之躯换来的。
相传此地古时为恩施土司迎接朝廷官员的驿道旁村落,设接官亭为使官接风洗尘,常在水中洗爵即酒杯,以示文雅。站在五峰山远眺,宽敞平坦的金龙大道已穿洗爵溪而过,曾经的城郊落后村庄发展成楼房鳞次栉比的清江新城。
历史的尘埃难以掩盖那段时光。记者来此,穿过工地和山坳,对洗爵溪的抗战遗址宝莲洞石刻进行踏访。抗战时期,这个天然石洞曾是恩施城众多防空洞中最知名的一个。
进入洞内,分上下两个洞口,洗爵溪源头之水从洞口缓缓流出,上洞口为喀斯特地貌原始形成的不规则洞口。宝莲洞石刻位于洞口上沿右侧,“宝莲洞”三字从右至左隶书横排,每字高、宽约10厘米;落款“庚辰秋沈肇年题”七字为行书,分两行竖排,字迹苍劲有力。
文史专家贺孝贵介绍,沈肇年是民国时期书法家、理财家,曾任湖北省财政厅长和省银行监督、公库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随省银行迁恩施,曾任省临时议会议长。省银行驻洗爵溪时,沈肇年利用出水洞改造为防空洞,见洞内钟乳石状如莲花,故于庚辰年(1940年)秋挥毫命名,题刻“宝莲洞”三个大字。
走进宝莲洞,洞内钟乳石状如莲花的形状依稀可见,由于抗战,这个普通的洞穴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恩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贺孝贵回忆,他的母亲曾亲身经历过一次日本飞机轰炸,当时日军丢下了燃烧弹,老城一片火海,贺母因出城卖货幸免于难。据贺孝贵介绍,日军共出动过飞机27批、228架次、投弹530枚对恩施城区及郊区狂轰滥炸,炸死153人,炸伤327人,炸毁房屋929栋。
这之后,在恩施的统治者下令党、政、军、学各单位、各商号及有条件的民众必须挖掘防空洞,于是,几年间,防空洞几乎遍布城区山体,现在仍有保存,成为日军屡次空袭恩施的罪证。
这是一幢土木结构房屋,建筑面积230余平方米。房屋不是很高大,略显黄色的墙壁与破旧的门窗和谐地连成一体,整座房屋显得古朴端庄。门上一行大字“鄂西特委旧址”,显得苍劲有力。在房屋的对面有一面泛红的岩壁,非常显眼,如刀削一般的平齐,这就是那个被认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的“红岩狮”,不屈不挠地立在那里。
1938年湖北省政府和省属机关、学校、团体陆续迁到恩施,其中一批员也随之来到恩施。党员数量增加,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健全,于同年11月撤销施南特支,建立恩施工委。
1940年6月,湘鄂西区党委机关迁恩施,区党委书记何功伟到恩施工作。不久,南方局决定撤销湘鄂西区党委,成立鄂西特委,何功伟任书记。下辖巴归兴宜工委、来咸宜中心县委、建巴中心县委及恩施、建始、利川3个县委和湘鄂边部分党组织党员共1900多人,故鄂西特委又曾称湘鄂川特委,是省级党委机关,直属南方局领导。
抗战期间,鄂西特委以恩施为中心,积极领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取得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重大胜利,这引起政权的恐慌而加大“限共”力度。1941年1月20日,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与妇女部长刘惠馨被捕,其后数百名员与进步人士被捕,鄂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中央和南方局指示下,鄂西特委机关撤离恩施。特委机关旧址因年久失修,于1976年坍塌。
恩施市文物局长刘清华介绍,2003年5月,恩施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指示,决定修复鄂西特委旧址。在复建过程中,省、州及恩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对旧址修复给予指导并资助资金5万元,五峰山村村民义务投工5000余个。马识途、许云等老同志为旧址题写匾文,并提供部分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
抗战时期湖北省省会西迁恩施,大批军政机关、学校等集中于此,约10万人之多。湖北省政府征用不少民房作省府机关办公之用,当时恩施最大的几家宅院(如赖家大院、艾家祠堂等),成为湖北省建设厅、民政厅、教育厅、财政厅的办公用房。
其间,恩施承载了难以承载之重,同时也成为华中重镇,蔚为一时之盛。国民政府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和“石牌保卫战”,取得了歼灭日军2.3万余人的战绩。省府和第六战区西迁恩施,给恩施的经济、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和发展,也给恩施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2014年,湖北省政府发布了第6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恩施抗战遗址被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恩施抗战遗址,包括保护现状较好的后山湾风吹垭“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三义宫巷“饶应祺故居”、五峰山州卫校内的“窑湾旧址”和洗爵溪“宝莲洞题刻”4处遗址。
然而,在恩施市至今尚保存有50余处抗战文化遗址。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其中许多遗址在历史的烟云中湮灭。
比如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窑湾居委会将军山组湖北省建设厅遗址,老宅原本青瓦白墙,雕花木窗,此后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年久失修,在几年前的一次暴雨时出现垮塌险情,居民连夜转移。老宅拆掉后,重建成水泥楼房。
龙洞河源头,抗战时意义重大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官邸如今已破烂不堪,掩映在荒草中。位于六角亭街道办事处的饶应祺故居门窗破损,内部杂物遍地。饶应祺故居是叶挺将军第一次来恩施时住的地方。“皖南事变”后,陈诚把叶挺从重庆接到恩施,软禁于饶应祺故居。
文物部门专家介绍,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历史,恩施市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
五峰山州卫校内的“窑湾旧址”,保存最为完好,这栋老屋已进行了电线线路改造,防止火灾隐患。对于饶应祺故居也开展了清理工作,几十车多年积累的垃圾拖出后,宅子里的水井又涌出了清泉。
按照规划,陈诚故居所在的恩施市龙洞河,将对片区约3平方公里的山体进行集中保护,按照城市森林公园的要求进行保护,配置少量的休闲旅游服务设施。沿龙洞河沿线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适当开发,功能定位为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综合片区。IM电竞 IM电竞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