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叠彩IM电竞 IM电竞平台山石刻散记
在世界文化宫殿里有着无数金光灿烂的奇珍异宝,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伊拉克的空中花园、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柬埔寨的莫高窟、法国的凯旋门等等。然而,在中国的神州大地上,还有一些文化现象和历史遗存,单凭她们的精湛、规模、价值、影响等方面来看,也可以毫不夸张地为她们评一评、道一道、说一说,为她们点赞、称颂、弘扬,她们同样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奇迹。隐藏于桂林山山水水之间的石刻文化就属于这一类。而桂林叠彩山上的石刻确实是桂林石刻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代表者。
叠彩山上的石刻,年代久远,门类齐全、储存量大,俨然一座“石书”宝库。叠彩山包括于越山、四望山、仙鹤峰和明月峰。现存摩崖石刻207件,计唐代5件、宋代11件、元代6件,明代60件、清代95件,民国5件,无年代可考25件,主要分布在风洞周围。石刻内容分别为记事、题诗、题名、题榜、题字、绘画等。现存最早的石刻是唐会昌四年(844年)元晦撰写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其他较著名的石刻有:宋绍兴五年(1135年)李弥大等5人游叠彩山的篆书题名;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晞颜作《访叠彩岩诗》;明代周进隆、杨芳、刘台,清代袁枚、张宝,女诗人严永华等人描写叠彩山的题诗;清嘉庆五年(1800年),广西巡抚谢启昆暇日携胡虔、朱依真等同游叠彩山的题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在叠彩山居住留下的题名等。此外,还有宣统三年(1911年),记载刘绍香、房炤珊、吴仲夏等24人自发组织“崇华学会”的《崇华医学会碑记》等。现代重要石刻有《朱德徐特立唱和诗》,为1963年朱德、徐特立二老同登明月峰即兴唱和之作,刻于明月峰岩壁之上的陈毅“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诗刻等。叠彩山四山相连,携手环抱,回复转旋、腹地广阔;曲径通幽,纵横交错,山下山上,观云拿月;洞幽坪展,崖壁相峙,山门楼台,通途达阶。这样天赐的自然环境,在悬崖上,在溶洞中,在石壁上,可书最美的文字,可绘最美的画图,可写最美的文章,足以供世人欣赏、阅览、考究、解惑、探秘,是真正在“石纸”刻上文字、线条、造型的庞大“石书”宝库。
道光乙巳年(1845年),清人李少莲“玉叠蓬壶”题刻,以表达他对叠彩山如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般的胜景的赞美之情。(阳庆平摄)
叠彩山上的石刻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艺术、信息价值。这些丰富的石刻,有的反映一则史实侧面,有的记载一段历史事件,有的撰集本地人情,有的描述他乡风物,有的绘人,有的画物,是研究全国和区域性历史文化最佳的原始材料;这些丰富的石刻,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光芒四射、令人赞叹。如岭南桂北文化、儒释道教文化、山水旅游文化、边关城防文化、诗文书画文化等等。李秉绶,寄寓桂林的清代画家、诗人,为“乾嘉十六画人”之一。一生喜画兰竹,画竹尤佳,画竹兴到笔落,超凡脱俗,飘逸潇洒,海内享有盛名。其兄李秉礼能诗,侄李宗瀚善书法,世称“李氏一门三绝”。在叠彩山风洞岩壁上刻有他亲自手绘的《兰竹图》。石刻上的兰竹,笔力苍劲,笔锋刚健,笔势自如,其造型活灵活现,趋于神似。李秉绶的《兰竹图》,应视为人间珍宝。石刻本就是桂林作为甲天下的山水城市所特有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凝聚、沉淀着人民的神奇创造力、人类的文明进步强度、惊天动地的文化魅力。
这些丰富的石刻,还是从古到今、四方来客的手笔、墨宝、作品遗存。它们当中有书法作品。篆、隶、碑和楷、行、草各种字体,古拙质朴、入石三分。有的造型工整、刚劲有力,有的运行如水、飘逸洒脱,它们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风骨和品格,是今人学习、欣赏、效仿的典范。在这些众多的石刻精品中,真要道一道、谈一谈唐代元晦的两件石刻作品《叠彩山记》《四望山记》,以表石刻的作用和价值。达到一滴水而观其川、一斑纹而观其豹的作用。字体属隶,视觉略扁;横竖钩点,笔力稳健;间架结构,工整大方。它们应是书法佳品。这游记,是元晦以御史中丞出任桂管观察使并兼知桂州时所作。唐会昌四年(844年),他组织开发叠彩山,在山上建亭院、筑坪台、铺路道,并亲书“叠彩山”三字篆体,刻于岩洞侧壁,亲自撰写《叠彩山记》《四望山记》和《于越山记》,刻于石崖之上。元晦在《叠彩山记》里把山名的由来、山体的成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并记录了叠彩山开工、告竣的时间,尤其文中还深情地表达了他思念远在北方家乡的心绪。这些山记石刻,都自左至右书写。后人评论,这一书写体制,是汉文左书的开始,是研究古代岭南历史、文化、旅游、艺术、思想的宝贵资料。
明代王鸣鹤“江山会景处”题刻,意思是告诉人们,桂林山清水秀的美景几乎都汇集在这周围,而叠彩山超群拔萃,是桂林山水荟萃之地。(阳庆平摄)
叠彩山上的石刻文化促进了地处边陲的桂林在思想、文化和友好等方面的交流。桂林地处华夏边陲,楚越交界之地。自唐代起,叠彩山“游人如织,车马为之堵塞”。这种旅游繁忙景象的到来,应和叠彩山的石刻文化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桂林诸山,石刻颇多。石刻的作用,可供英雄豪杰、文人骚客、名人政要留存、纪念、赏析、叙事、抒情、明志,是光照人间、千古流芳的好事。也是天下百姓、四方游客畅游桂林山水的一个独特内容。叠彩山石刻及它们所起的作用更是佼佼者。自从元晦开拓、修整叠彩山后,历朝历代,天涯海内,中外的文人志士、政要嘉宾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古代如刘克庄、朱晞颜、刘台、杨芳、袁枚,近现代如康有为、孙中山、宋庆龄、朱德、徐特立、陈毅、、郭沫若、、马相伯、贺敬之等,都在叠彩山留下了身影。他们当中还有许多诗文碑刻流传于世。他们有的因山水俊秀而激情讴歌,有的因胸中壮志而抒发豪情,有的因人间沧桑而一吐感言。宋绍熙五年(1194)朱晞颜《访叠彩岩诗》。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到桂林讲学,在叠彩山居住时留下的康岩、素洞的题名。山上“仰止堂”内瞿式耜和张同敞二公的唱和诗《浩气吟》和郭沫若的诗作《瞿、张二公像赞》。1963年1月,朱德、徐特立二老同登明月峰,留有《朱德徐特立唱和诗》。同年2月,陈毅元帅陪同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游叠彩山,留下“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名句刻于风洞口。1986年10月,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游叠彩山。他的《桂林山水歌》刻于山上。《桂林山水歌》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咏叹桂林山水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影响深远。
叠彩山的石刻文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它们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之间,营造了“石书库”、图书馆、文化会客厅的浓浓的书香氛围,树立了另一个堪称人间奇迹的风景名胜。IM电竞 IM电竞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