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名胜古迹IM电竞 IM电竞平台】英德市:南山摩崖石刻
IM电竞 IM电竞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而今万籁宁,雅韵犹冷然。”这是一首吟咏英德名胜南山景点鸣弦峰的诗句,作者是浈阳(今英德)人刘仲堪,其在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时任英州知州。其诗不但勾画出南山优美的风景,同时也揭示了南山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神奇传说,为南山平添许多历史人文亮色——如果说北江是英德的母亲河,赋予这座城市灵动和妩媚,那么南山显然是英德两千年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璀璨文化。
南山位于英德城区南郊,风景秀丽,山上有一座鸣弦峰。关于鸣弦峰的来由,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据《英德县志》记载:相传古时候舜帝南巡,路经英德,见南山千姿百态,山峦叠翠,山上古木参天,山下泉水淙淙,还有百鸟啼鸣,彩蝶纷飞,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于是率领文武百官登山游逛。来到北咀,放眼四周,见江山如画,分外妖娆,兴致更浓,便指挥随来的乐队奏《望鹅》曲,唱《薰风》词,一连9遍。优美的乐曲引来百鸟起舞,百姓静听,地灵民幸。舜帝离后,当地百姓为纪念舜帝在北咀鸣弦一事,在山上用石头垒筑了一座石峰,形状如同砖窑,并命名为“鸣弦峰”。
孔兴燝是山东曲阜人,恩贡生,是孔子第66代后裔,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任英德县知县。据《英德县志》载,他也因此美丽传说题留南山:“虞帝挥弦处,群峰未许同。秀临青甸外,影到碧流中。汾水歌徒丽,卷阿颂已空。何如江岸上,日日尚薰风。”题诗描绘了南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引人神往。
南山屹立于北江河畔,与江南建于明朝的文峰塔隔江呼应,构成了英德八景之一的“塔影南山”。南山由18座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山峰组成,占面积约2000亩,山上林木苍翠,绿草茵茵,波光粼粼,早在唐代便成为当地著名的游览胜地,秀丽的景色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留下了大量的游记和诗文。据道光《英德县志》记载,英德有古英州八景,其中一景就是“南山呈秀”:山上群峰挺拔,山下北江长流,山水相映,景色优美,是一处天然的锦绣景地,加之历代在此筑亭建阁,使南山景物繁多,更加秀丽。
沿石梯往峰顶走,一路有大小不一、书体不同的石刻呈现在大家面前,仿佛看见历代文人墨客在南山优美景色中留连忘返的足迹。南山原有许多带有佛、道、儒特色的寺、观、院、庙等古建筑,文物价值极高。据史料记载,南山早在汉代已建有供游赏的亭台建筑物。至唐宋时期是南山景物建筑最为鼎盛之时,共有32个景点和建筑物,计有十亭、四洞、IM电竞 IM电竞app二谷、一寺、一庙、一楼、一室、一岭、一峰、一岩、一岛及一幛,这些景点耸立于北江河畔,建于山谷之间,置于幽径一旁,在欣赏奇花异草、听百鸟争鸣的同时,俯视滔滔南流的北江,让人陶醉。
宋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以通直郎任英州知州的方希觉曾写诗赞美南山:“重寻佳境冠南州,天与邦人作胜游。百尺台前偏得月,四时花放不知秋。当轩叠嶂高还下,傍槛长溪咽复流。只道使君能共乐,有谁能会使君忧。”据《英德县志》记载:方希觉勤恤民隐,上宣天子德意,下察民间利疾,在南山唐人元杰题名刻石处,建众乐亭于其中,以示与众同乐之意。清溪李修撰记刻于摩崖。此诗是方希觉将离任调往别处时有感而作。
宝晶宫是南山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其规模之大、景观之丰富,堪称广东地下溶洞之最,被誉为“岭南第一洞天”,是广东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宝晶宫溶洞相叠4层,面积逾2万平方米。洞内既有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龙王宝殿”、“蓬莱宝殿”、“玉皇宝殿”等7个宽敞的大厅,又有曲径通幽、扑朔迷离的石林长廊;还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石笋、石柱、石花、石钟乳。100多个景点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令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IM电竞 IM电竞app宝晶宫除有奇异的自然景观外,还有远古地下河与古人类活动遗存(在溶洞一古河道处的沙砾石层中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以前的打制石器),洞崖有关山月、周千秋(美籍)、秦萼生等当代著名书画家的题字石刻,其中关山月题写的“宝晶宫”三字,刻于巨壁悬崖,每字占壁约100平方米,醒目壮观,气势宏伟,为国内罕见。1996年5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张镇洪教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邱立诚对宝晶宫洞(进行考察时,在该堆积中发现了8件经人工打击的砾石石器,同时在崩落的堆积中也发现了6件同类的打制石器。这14件打制石器均为砾石,材料为砂石,可分为砍砸器、敲砸器、刮削器和石制品四种类型。考古专家通过对宝晶宫打制石器所处的洞(高程、堆积层位、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初步认定为旧石器时期的产物,年代可能不会晚于距今10万年前,大致与马坝人化石地点的打制石器的年代相当,也可能更早一些。这批石器是迄今广东地区洞(中发现的第一批具有确切地层层位的石器,它丰富了岭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资料,为研究岭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辐射传播途径和文化关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总总这一切,都给南山增添了人文亮色和无穷魅力。
至今,每逢重阳佳节,英德市民仍保持携带一家大小到此登高、游玩的习俗,寓意“步步高”,期望来年收成更好,事业更加顺利,步步高升。俯视北江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依稀仍可听到舜帝命乐队奏仙乐喜迎各方游客,恍惚置身于仙境中与舜帝共舞。
英德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群落众多,摩崖石刻是其中较为突出的。英德有三大摩崖石刻群,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山摩崖石刻群有111方,碧落洞摩崖石刻群有102方,观音岩摩崖石刻群有98方;而目前北江摩崖石刻总共才发现近700方,英德就占420余方,是广东摩崖石刻较多的地方,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唐代,最迟的在民国,以宋代居多,内容最丰富。
南山摩崖石刻大部分是诗刻,也有游记和题名。从唐代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第一方起,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最后一方止,前后经历6个朝代,时间相跨1114年。较著名的有唐代元杰的《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宋代张俞的《广东路新开峡山栈路记》,苏轼南迁惠州路过南山时的题名,明代何世纶的《涵晖谷》,清代李调元的题诗等。本地的学者、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较出名的有宋代石汝砺的《圣寿禅寺水车记》,李修的《英州众乐亭记》,等等。
从清代李调元的题诗中,我们还可了解到南山留下的英德历史文化特色。李调元题诗刻在睎旸岛上,宽42厘米,高42厘米,竖书行体阴刻:“英石传天下,南山见未曾。连江云一片,插浪)千层。地以襄阳胜,名因玉局称。何方铲苔藓,摹尽万崚嶒。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二月下旬督学使者绵州李调元题。”史料记载:李调元,四川绵州人,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进士,三十九年以吏部主事来广东当甲午科主考,以考功员外郎为广东学政。其诗中提到的英石,则是英德著名特产。英德是中国英石之乡,因其独具“皱、瘦、漏、透”特点,宋朝已开发利用,元朝被列入“文房四玩”、清朝被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的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开发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介绍了英石出产于英州的浛洸、真阳两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将灵壁、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描述“锦溪”“灵泉”(注:今沙口镇清溪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灵泉”二字)“乃出石处”,有几户人家专以取石为生,并认定“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下材”。明朝计成所著《园冶》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清朝陈洖子所著《花镜》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提出了“大英石”和“小英石”两个概念,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五羊城”垒为假山,“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等等。
从以上史料可以肯定,宋代开始,英石就已作为产业被开采赏玩了。因而南山出现有关英石的诗刻,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自古宗教爱名山。风景与文化兼备的南山,自然成为人们踏足的胜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宗教文化发展的福地。
万寿寺就是南山宗教文化的一个标志。据史料记载,万寿寺始建于梁大通五年(公元533年),距今1400多年,是岭南地区较早、较著名的佛教寺院。相传六祖在广州光孝寺剃度后北上韶关曹溪修建南华寺,途经英德万寿寺,并在此寺开坛讲经,弘扬佛法,在英城和中隅乡亲手种下西华山茶(又名“葫芦茶”)。《英德县续志》有载:“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又有名葫芦茶者,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能消暑解毒,煎水治小儿疥疮”。万寿寺法化南山之灵秀,历代吸引众多名人雅士前来探访,如唐代元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著名易学家石汝砺等名人都曾游历此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岁月沧桑,名称叠改,历史上曾进行多次重修、重建,自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起至民国乙丑岁(公元1925年)间先后改名“果业寺”、“万寿寺”、“南山书院”、“南山寺”等,现在万寿寺附近的石壁上仍保留一方“重修南山寺记事”的摩崖石刻,对最后一次重修作了详细的记载。
南山承载了厚重的地方文化,见证了英德古今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英德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在英德今天的城市建设规划“一江两岸,山水城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英德城市的品位,不愧为英德的人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