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新中国70周年系列 十大公共雕塑里面的光阴故事

2024-04-13 09:55:0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70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70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今天中国的样子。而艺术,见证了祖国70年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APP全面梳理新中国建筑、绘画、设计、雕塑、摄影等70年的发展,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领略了新中国“十大建筑”的风采和故事之后,这次我们带来了新中国十大“公共雕塑”,它们分别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庆丰收”群雕、农奴愤、五羊石像、重庆长江大桥《春夏秋冬》、开荒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祖雕、紫荆花、黄河母亲、深圳人的一天。

  这些雕塑要么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要么是时代精神的象征,要么是城市的精神图腾,通过这些作品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国发展的心路历程,以及中国公共艺术事业发展的路径。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新中国70周年系列 十大公共雕塑里面的光阴故事(图1)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

  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

  从1949年决议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

  这里还要提一位雕塑家刘开渠,1953年刘开渠借调北京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并从此一直留在北京工作。

  在具体的实施上面,雕塑家同时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参与者李桢祥讲到,纪念碑总体设计方案是由梁思成、林徽因大师们之手完成的,但在进行施工时还有大部分的装饰需要具体化,如花纹、栏杆、栏板的样式,毛主席正面所提碑文的尺寸,周总理背面所提之碑文内容的具体处理,十面浮雕的题材确定,如何协调等等,这些工作均落到了设计处长个人身上,而刘开渠确实即坚持原则又抓具体工作。如十面浮雕、八位主创人员,还有批助手,塑造成什么风格、IM电竞 IM电竞平台艺术上如何处理,肯定还是各有所长,规定人物大小、深度、界线,并组织老雕塑家们到全国各大石窟进行考察研究,吸取古代雕刻的所有长处为我所用。在浮雕创作过程中,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新意,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经过石刻的统一刻制,浮雕达到了与碑身整体统一的协调。

  刘开渠与助手王殿臣、李唐寿等不仅完成了碑主面的大浮雕“胜得渡江”,还亲自设计与塑造了“支援前线”、“欢迎”两面小浮雕,因反面浮雕全是背光朝北方向,除早、晚有少许光线照射外,大部分时间是处在光线不理想状态,为了让人们能清晰的欣赏,就需要利用深浅度,光与面的变化来解决。在塑造人物时,多方面搜集形象资料,如到部队、铜厂寻找参考的人物形象,一支枪、一条皮带都不能马虎,为了一面红旗的飘动,刘老请模特儿,打着旗帜来回奔跑十多次,直到找到满意的旗纹为止。

  对于纪念碑的设计当时还存在分歧,陈天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1952 年他升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同年起协助其导师滑田友先生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工作,期间认为纪念碑碑形陈旧,并提出对这一碑形设计方案的看法,提出了重新向全国征求方案的建议,当时陈天上书的具体内容:一、纪念碑是给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是海外的观众观看的,应严肃慎重对待,二、正在施工的设计方案,碑形十分陈旧,不能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精神,三、建议停止施工,将以前的设计资料整理出来发往全国建筑美术单位,重新征求设计稿及意见,四、考虑用人物造型代替碑形。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初期,下面是有展厅的,意见提交之后,周总理主持召开来的一系列会议,提出三个方案征求意见,在方案展示的时候有10万人参观并提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才形成了今天纪念碑的造型,同时者也可以看做是中国公共艺术的大事件,我们知道城市雕塑的概念是在1982年之后才有的,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可以说新中国的城市雕塑是和共和国同时诞生的。

  《庆丰收组雕》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全国农业展览馆(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广场两侧。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全国美协电调(鲁美)雕塑系赴京参加首都十大建筑工程中的雕塑项目。展览馆门前广场的群像分立两旁,广场东边的叫“农林牧副渔”,作者:李仁章、杨美应、陈绳正、田金铎、张秉田;广场西边的叫“工农商学兵”,作者:曲乃述、王熙民、高秀兰、吴国章、苏兆海。这是一组载入新中国艺术史的力作,曾多次获奖,2009年建国60周年,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一同又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全国共60个)。

  为什么作品如此重要,因为在创作上打破了西方古典手法和苏俄风格,向中国传统回归,圆雕与浮雕手法相结合,采用装饰化手法,运用传统雕塑语言。行进中的人物群组充满了运动感,金字塔式的结构体现了稳定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震撼人心之作。

  在作品形式上,雕塑家们打破了标语口号式的图解方式,两组雕像各以两匹骏马为前导,分别围绕着行进中的各种人物,重点塑造了擂鼓和扬钹的两个人物,用喜悦庆丰收的情节加以统率,巧妙加入富有民族色彩的骏马、战鼓、聚宝盆等形象,辅之以传统的装饰性元素,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作品内容上,该作品创作于“”时代氛围中,两组雕像分别以“工农商学兵”和“农林牧副渔”为题材,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状况为表现内容,表现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使观者不由地处在这样一个激情的时代。该作品以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为表现对象,在创作阶段深入民间学习传统,创作完成后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在空间处理上,两尊雕塑位于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前广场南北两侧,在主题、造型、尺度、风格等方面与这座民族色彩浓厚的建筑环境呼应协调、有机统一。

  该作品创作于建国初,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解决大型雕塑的时代感、民族化、雕塑艺术语言及雕塑与环境融合等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作品给人最大的感染力是一股精神气儿,是对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形象化诠释,至今仍能引起强烈共鸣。

  《农奴愤》由106个线幅群雕组成,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1.最悲惨的地狱——封建领主庄园;2.最黑暗的吃人魔窟——反动寺庙;3.最反动的统治机器——噶厦;4.农奴斗争盼解放。这四部分的内容由十组群雕组成:1.乌拉差苦;2.无偿劳;3.人换驴;4.非人生活;5.逼债;6.活埋孩子;7.勾结;8.刑场斗争;9.流放;10.农奴们起来。雕塑家们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舞台化的造型,叙事性的手法,表现压迫与反抗,展示出旧西藏农奴的苦难与斗争。

  1974年春,由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师等组成了赴藏雕塑组,其中主要成员有:王克庆、曹春生、赵瑞英、张德华、张得蒂、关竞、时宜、司徒兆光、郝京平、李德利、杨为铭、多吉平措等。这其中主要的艺术家皆来自北京。

  雕塑家们首先下到藏区去体验生活,对农奴的生活作了大量的采访,他们与西藏的翻身农奴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同生活、共战斗,经过“九上九下”深入生活,听取了70多位翻身农奴的忆苦思甜的报告,深入了解了农奴们的命运,并将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带入到自己的雕塑创作中。

  艺术家们画了大量草图,其创作先后六易其稿,历时一年半完成,雕塑家们经过艰苦的努力,怀着巨大的创作热情来完成雕塑,他们在创作中遵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汲取西间传统艺术的精华,运用圆雕、浮雕、画景等艺术手法,把旧西藏逼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泥塑《农奴愤》通过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奴隶们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感染力颇强。

  《农奴愤》完成后正式展出,反响强烈。雕塑家王克庆说:“(雕塑)做完后,做完后,许多农奴去看,有的农奴眼睛虽然被挖掉了,但他们用手去摸,场面很让人受震动,我们当中有的人都流下了泪。当时我们也请了很多外国专家去看,这些外国专家也很激动。《农奴愤》雕塑在国内及国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然而《农奴愤》却有着坎坷的历史遭遇,长期以来,鲜为西藏以外的观众知晓,后来就连展览馆及其上管单位对此也莫名其妙地讳莫如深。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人们回首这座优秀的群雕作品的时候仍然会被这组雕塑的艺术感力所震撼,同时也赞叹于雕塑家们高超的艺术技艺和真诚的创作情感,在逐渐远离了政治纷争后,这组雕塑中蕴含的人性的光辉逐渐被人们再次认识。

  《五羊石像》是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的花岗岩城市雕塑,始建于1960年4月,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木壳岗。

  “五羊石像”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组砌而成,高11米,体积53立方米。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幼羊则跪在母羊下吸乳,深厚母爱溢于言表。

  1956年,广州人民美术社(现广州雕塑院的前身)接到时任广州市长朱光的指示,要创作一个能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成为一座城市的城标。广州人民美术社在接到任务后,动员全体人员参与设计。设计团队根据五羊仙子降临广州,给羊城人民带来了吉祥与幸福,他们赠稻于平民,并祝“愿此阛阓,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的传说进行雕塑设计。那时正值,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有领头的,就设计了一只高高在上、嘴叼稻穗的领头羊。为了创作出更接近生活的逼真的羊的形象,主要设计成员孔繁伟和陈本宗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场体验生活——看真实的羊。当看到山羊时就认定了它们。五羊石像中情说爱的羊是孔繁伟创作的,跪奶之恩的羊是陈本宗创作的。后来朱光提出把陈本宗和孔繁伟创作的作品合二为一,从而再创作出今天的五羊雕塑。作为广州雕塑院负责人,尹积昌则担起了整合的任务。设计方案最终出炉后,由曾经雕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北京雕塑工厂工人承担起五羊石像的雕刻任务。五羊石像一共用了130块花岗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雕刻而成。

  在今天,五羊巳成为广州的城徽标志,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极具影响力的城市雕塑之一。你会发现,“羊城“这一称呼,已渗透到广州生活的各方面:书有《羊城古钞》,刊有《羊城古今》,报有《羊城晚报》,景有“羊城八景”;乃至许多楼字商标、公司社团、名胜古迹均以“羊城”命名。

  重庆长江大桥《春夏秋冬》雕塑 于1984年建成,屹立在长江大桥桥头两侧。是一段改革开放历史的无声证言,这群精美雕塑的设计和创作者是已去世的原四川美术学院老院长叶毓山先生。

  雕塑《春夏秋冬》在国内第一次将术运用于户外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当时因观念超前轰动全国,掀起了轩然,成为重庆重要的文化事件,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论。

  1977年11月26日,重庆长江大桥动工兴建,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王官乙介绍,在桥头建雕塑的创意,来自时任重庆市市长于汉卿。1978年,于汉卿到欧洲考察,在法国卢浮宫,他看到很多漂亮的雕塑,由此萌生了在重庆长江大桥桥头竖立雕塑的念头。这个任务交给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国家建设时期,艺术家们群情激奋,拿出了100多套方案。最终,时任川美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设计的《春夏秋冬》脱颖而出。这个设计方案将春夏秋冬四季拟人化,突破性地将术运用在城市雕塑的设计中。初稿通过后,叶毓山、郭其祥、龙德辉、伍明万、王官乙、黄才治、项金国、杨发育、何力平、罗耀辉、余志强等组成创作组,集体创作《春夏秋冬》。然而,在王官乙向领导汇报此事时,事情却发生了变化。IM电竞 IM电竞平台

  “展示术当时在西方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所以在汇报时我介绍了雕塑的寓意,并特别强调雕塑有丝带遮挡,是健康向上的。”王官乙表示,在会上他看出有领导对此并不太支持。“会议结束后,重庆日报总编辑找到了我,约我结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精神,写一篇关于重庆长江大桥雕塑的文章。”这篇题为《从文代会说到长江大桥的雕塑》的文章约有1500字,刊发于1979年12月6日重庆日报第三版,同时还配发了雕塑中《春》和《秋》的设计稿。

  文中,在分析了《春夏秋冬》的形式和内涵后,王官乙写道:“如果认为雕塑设计稿是创新的,是解放思想的,是有所突破的,是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健康的,是美丽的,就大胆地、勇敢地把它立出来。”这篇文章一刊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王官乙说,在他个人收到的几十封信中,有不少人对雕塑设计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报纸刊登的《春》《秋》是女性)

  由于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后来,相关方面以的形式对此事进行批示,认为雕像不妥。

  根据原创意图,“春”是一个拿花的少女,象征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夏”是一个在水中搏击的男青年,象征着朝气蓬勃、勇搏激流。“秋”是一个扛着麦穗的妇女,象征着勤奋劳作、喜获丰收。“冬”是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象征着志在千里、永不停息。

  最终艺术家们妥协,给雕塑适当地增加薄的衣服和飘带1984年9月26日,《春夏秋冬》在重庆长江大桥正式落成。从最初设计到完成,这组作品一共花了5年时间。雕塑落成后,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好评。1987年,它被评为全国优秀城市雕塑作品。

  这组雕塑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是将人体审美展现在大众视野IM电竞 IM电竞app中,而对于学者们来说,则是一座新时期起点的里程碑。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既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初始使命,也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要进行改革开放,首先要解放思想,要彻底打破旧框框,寻找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同时,也需要人们在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先试先行的勇气。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成立时,当时的负责人梁湘找到潘鹤,请他为特区做一件标志性的雕塑。潘鹤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赤诚,敏锐地看到了深圳在艰难条件下的奋发前进、高速发展,提出并坚持做成了《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这座青铜雕塑。

  《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塑造了一头身体前倾、肌肉紧绷、正在猛烈拉动身后树根的公牛形象。作品中,牛双目圆睁,头部用力向前几近地面,四条腿紧张地蹬踏,向前弯曲的右前腿和另外三条后蹬的腿形成对立统一,顺势扭曲的牛尾巴也为这座雕塑增添了动感与张力。整座雕塑作品手法写实,造型准确生动。局部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加强肌肉棱角和块面结构,使得整体形象简洁有力。同时,作品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用牛这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农耕文化元素,来表现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而牛身后的树根,就犹如落后的观念和意识,如不彻底铲除,就会阻碍新生事物的发展。IM电竞 IM电竞平台

  这座雕塑一落成便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好评,并于后来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在1987年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

  关于这座雕塑,潘鹤曾解释说:马路上千千万万的拖拉机、推土机都是开荒牛;开荒牛后面的树根不是树根,是落后的意识,官僚意识、小农意识,盘根错节,如不拔了这些根,将来不会有发展。他还说,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帝制,砍掉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大树、要把封建树根拔掉,不拔的话社会难以前进,不摒弃保守观念,思想无法解放。这头牛有一只前腿是跪着的,说的是这一代人鞠躬尽瘁。

  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南京大屠同胞遇难70周年,国家批准立项“南京大屠纪念馆扩建工程”。2005 年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扩建工程启动。2005年,吴为山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大型纪念雕塑。作品于2007年10月底安装完成,并于同年的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死难者公祭日正式落成。

  纪念馆门口人们首先可以看见一座11.5米高的雕塑,它是这组群雕的第一篇章《家破人亡》,一位悲痛至极被的母亲,双手无力地托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呼号。这是一位悲怆的母亲,也象征着受屈辱、被践踏的祖国母亲。

  这一组雕塑被置于一条寓意逃难之路的水池中,塑造了一组因血腥屠而逃离家园的人。有年迈的儿子搀扶着八旬老母逃难,有被污辱的少女站在井边决意以死洗刷耻辱,有僧人在逃难途中为死者合上含冤的双目。“这些雕塑都有真实的原型,”吴为山表示,最让他动容的是一个婴儿趴在死去母亲的胸前吮吸乳汁的雕塑,“这一组尤其让人心痛。它源自南京大屠幸存者常志强一家的悲惨遭遇,当时他的三个弟弟被刺刀刺死,妈妈被刺穿肺部。他哭着把最小的弟弟抱到妈妈身边,让小弟弟爬到妈妈胸前吃奶。这最后一滴奶水,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希望。第二天,幸存的人们发现母子俩已经被严寒冻凝在一起,再也分不开,年迈的常志强每次讲到这里总是老泪纵横。”

  第三篇章《冤魂的呐喊》位于展览馆的入口。其整体形象是一座被劈开的山,一边的山顶上一只手直指苍穹,一边的山体上被绳索捆绑的人群密密麻麻,等待他们的,是被屠的命运。人们通过这道死亡之门、屠之门,走近那段历史。

  而位于纪念馆主体的门口那堵120米长的《胜利之墙》则是第四篇章,8米高的墙上一个大大的“V”字贯穿始终,底部昂首吹军号的中国军人脚踏日军的钢刀和头盔,“V”字一边是黄河在咆哮,中国军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另一边是滚滚长江奔腾不息,胜利的部队凯旋南京。

  创作手法上,组雕以建筑与雕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表达灾难,区别于传统纪念碑的模式。作品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中国式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进行展现。

  该组雕作品与建筑景观达成完美的结合,并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模式,为21世纪以来展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艺术经典案例。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为庆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把一座金紫荆铜像——《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赠送香港。金紫荆铜像被安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前,面对大海,这个广场也被命名为金紫荆广场。

  “紫荆花”的诞生,先后经过了五轮筛选,是从63个方案中选出来的。当时全国征集到上千份的样稿,经过反复筛选、论证、修改,第一轮共拿出63个方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拿出了14个方案。其中《无限生机》是一双大手高高举起,寓意“一国两制”;《东方之珠》是以展翅飞翔的鸽子为雕塑主题,表现香港与祖国一道腾飞;《依恋》是以海豚为主题,揭示香港同胞和内地同胞的血融;《一九九七》则以数字为主题,寓意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的难忘时刻。第二轮方案设计在“世纪之花”、“东方之珠”、“掌上明珠”、“一九九七”四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设计。1997年2月28日,国务院香港回归庆典筹委会全体委员经过投票,选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东方之珠”、“锦绣明珠”三个方案。3月1日,确定将前两个方案再次修改后送审。3月17日,相关部门在二者中又反复甄选,最后确定了“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的设计方案。18天后,“永远的紫荆花”设计方案终获正式通过,整个方案设计阶段从1月9日至3月31日,历时82天,在每一轮评审中,每个设计方案都是只有编号,而没有设计者的名字,设计稿“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是“方案13”。

  雕塑根据含苞待放的紫荆花的形状雕刻而成,重70吨,长、宽、高均为6 米。它以IM电竞 IM电竞app青铜铸造,表面贴着意大利金金箔,并用四川红花岗岩基座承托。基座圆柱方底,寓意九州方圆,环衬的长城图案象征祖国永远拥抱着香港。底座上刻着“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八个金色的大字,象征着香港永远繁荣昌盛。

  《黄河母亲》是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石质雕塑艺术品,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除了城市雕塑的意义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为雕塑侵权提供了案例。山东滨州山寨版黄河母亲雕塑建成于2009年11月,雕塑IM电竞 IM电竞app长9米,代表黄河流经9省区;高5.46米,代表黄河总长度5464公里,雕塑总重达400余吨。远超兰州版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的“黄河母亲”雕塑。

  凝聚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著名城雕“黄河母亲”,在其著作权人毫不知情、也未许可的情况下,忽然被人粗俗复制,且以获利为目的进行公开展览……2011年4月,相关机关曾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何鄂经济损失27万元、精神损失3万元。2016年12月27日,位于黄河山东滨州段的山寨版“黄河母亲”雕塑被拆除。

  1998年深圳规划国土局计划对14个街心花园进行改造,戚杨建筑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投标得到园岭公共空间。深圳雕塑院在递送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认识了戚杨公司的总建筑师杨建觉。杨建觉提出想与雕塑院合作在园岭做18个人的雕塑,戚杨公司的“让社区居民告诉我们做什么”的设计方案通过后,交由深圳雕塑院实施,为了做好这个项目,雕塑院又请戚杨公司作为工程监理单位,双方开始了愉快的合作。

  自1998年5月开始规划、调查,直至2000年6月制作、施工完成,历时两年,处于世纪之交的时间节点上,竣工时间正好是深圳成为中国经济特区30周年的纪念年。

  创作手法上,将“深圳人的一天”作为定量化研究的课题,对社区居民进行口头和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创作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地质学上的取样方法,原汁原味记录随机采访的18位市民,以“实物”翻模制作为主,对真人进行等高等大写实性铸铜塑造,尽可能忠实地还原他们的不同身份,准确地记录1999年11月29日的城市生活讯息,采用电脑雕刻技术复制出印刻于四块镜面大理石浮雕墙上,整个创作过程带有行为艺术的方式,注重体验过程。

  作品内容上,在深圳街头随机寻访18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市民被雕塑家们翻制成青铜等大的人像,并标明铭示他们的真实姓名、年龄、籍贯、何时来到深圳、现在做什么等。四块黑色大理石浮雕墙上雕刻着有关这一天深圳城市生活的各种数据:股市行情、农副产品价格、天气预报、当天的深圳晚报版面等。

  作品位于园岭社区居住区南侧,由红荔路、园岭三路、园岭东路围合而成,占地6487平方米,是一个以大型群雕为主体、辅之以浮雕墙、凉亭、绿化、灯光、音响等因素的公共艺术项目。

  该项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角度,采用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还原真实的与都市大众息息相关的普通生活,将大家的目光引向城市本身、引向人本身,是一个有意义的征候,代表着传统城市雕塑创作中的某种语言学转向,是国内首次与民众发生直接密切联系的大型公共艺术计划,它的创作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成为国内后续公共艺术创作极好的典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