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专访IM电竞 IM电竞app|当代雕塑艺术家杨浩:雕塑的生活里是诗和远方
杨浩,雕塑艺术家,1975年6月出生于郑州,200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西安。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战荣)他的创作直面不同地域间群体精神意志的本源性思索,为推动雕塑艺术融入百姓生活不懈努力。他深度挖掘中国古代神话、传统底蕴、民间非遗等,致力于新民俗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他的雕塑,总是以某种方式与周边时空、与历史、与过去产生对话,试图勾连人们的心灵。
狂放不羁的外表下,是细腻的灵魂。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访雕塑艺术家杨浩通过雕塑记录时代变迁、传递向上力量的生动实践。
杨浩: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少年往事,如果没有这件事,我可能会像家里其他孩子一样走上理工科的道路。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换句话说就是心气高,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高中时期,为了证明自己比另一位同学更有“才气”,便与这位同学打赌,而这次机缘巧合下的“打赌”也使我意外地走上了艺术道路,由理科班学生转到了艺术类学生,而这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认为,在当时这是个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没有错,时至今日,我依旧保持着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记者:在大学时期,您就作为中央美院雕塑系李守仁教授的助手参加了国家军事博物馆浮雕创作小组,并与西安交大贾濯非教授共同参与了《秦统一》的创作和制作工作,这对你日后的雕塑艺术一路有何影响?
杨浩:当时之所以被李教授和贾教授选中参加国家军事博物馆浮雕创作,就是因为老师们看中了我的一点特质——实干、肯干、爱干,这也使得我在之后的创作之路上非常注重实践,凡事去干才会有收获,只凭借构想是想不出来好作品的,这也是我在艺术道路上一直坚持的原则和好习惯。
记者: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您专门开办了工厂用于铸造环节的作品制造,而这个行业显然与您自身擅长的雕塑艺术相隔甚远,您为什么要做这种尝试?
杨浩:我这个人是比较较真的,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理想中的样子,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我很早就有了一个要引入尖端制造技术的念想。抱着“较真”的心态,我们制造出符合要求的作品,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杨浩:在我看来,艺术创作与生活是无法割裂的,甚至是个统一体。我曾经思考过自己哪天会退休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存在。我比较喜欢体验与观察生活,注重在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发现艺术并输出为作品。在这方面比较能体现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是《山水老秦》,这个作品源于我的生活经历。我爱好钓鱼,因此我常年穿梭于秦岭山脉之间去垂钓,我看过无数遍秦岭的早晨、傍晚与深夜,也体验过许多次秦岭的四季轮转,一次次的往返中,我的思绪得以涌现——孕育老秦人敦厚、倔强、极具韧性品格的,不就是挺拔、巍峨、浑厚、连绵不绝的秦岭山脉吗?在生活中,见到十万大山,我的脑海里是无数枕戈待旦的士兵,而见到秦岭,我看到的是古拙的巍巍巨人。因此,我将将军俑与秦岭风貌进行融合,用艺术性的语言去歌颂赳赳老秦的群体意志和精神风貌。
记者:您的作品跨度从公共雕塑到城市雕塑,从新民俗文创到人文肖像的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在创作语言和形式表达上对您来说有什么区别?
杨浩:无论是公共雕塑、城市雕塑还是新民俗创作,都需要充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传统元素传达出作品所代表的美好寓意和所要弘扬的时代精神。比如我的作品西安《新丝路原点》和大型超写实作品《父亲》,分别体现了西安和重庆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和群体意志,新民俗文创同样是体现群体意志和传统文化,用时代性的语言去重新言说,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共鸣。
记者:您的作品《饕餮·元宝》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和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以这个作品为代表,您可以为我们讲述一下构思作品的思路和设想吗?
杨浩:这个作品是我在新民俗领域的大胆尝试,作品创作以后,延续同样的思路,我还创作了《将军罐》等新民俗系列作品。民俗是镶嵌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文化密码,承载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时代印记,也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因此我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聚焦时代主题并加入当下思考,用时代性的语言表达作品,助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杨浩:就最近的作品而言,我在创作思路上会充分考虑到“器”与“形”相结合,根据这个思路,创作一系列符合时代气质、弘扬时代精神的作品。拿《山水老秦》来说,未来我计划将这个系列作品做成一个更大的篇幅,即以群像的形式展现赳赳老秦的民族精神。而关于饕餮的作品中,除了《饕餮·元宝》以外,我目前正在尝试创作《饕餮·布袋》和《饕餮·数珠观音》等作品,未来会以系列的形式展示到公众面前。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IM电竞 IM电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