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从IM电竞 电子竞技平台摩崖石刻中感知历史
承接全国范围的手工刻字、石头刻字、摩崖石刻、景区刻字、景石刻字、书法刻字等刻字相关工程,咨询电线
峰门山摩崖位于永中街道坦头村峰门山的山坡上,被列入龙湾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有一艘阴刻帆船,竖桅扬帆并不明显,后有小舵却清晰依旧。图案长约50厘米,下刻隶书“乾道二年水满此地”8字。南宋乾道二年即为1166年,据史载,当年的八月十七日,海啸袭温州,造成永嘉(包括今龙湾)、瑞安、乐清等地人亡地荒。
在龙冈山背脊岭边有“龙冈”二大字题刻,行草横书,笔势浑朴遒劲,传为王叔果书写。“华阳洞”三字横刻在华阳洞上部巨岩上,字体行草,劲健而又清秀。洞内一方花岗岩底座的青石碑,碑上刻有《山居IM电竞 IM电竞平台纪旧》、《辟华阳洞成》二首古诗,末署“明万历丙戌重阳日,西华山人书”,行草直书,碑宽0.9米、高0.53米。
据考证,题咏为《濯缨岩》、《振衣台》、《修竹厨》、《觞咏亭》四首五律,现从《王叔杲集·半山四咏》抄录如下:“《濯缨岩》:‘潜虬媚幽渚,丹磴俯清澜。静和沧浪曲,闲簪紫箨冠。秋光泻波影,睛雪洒春寒。翛然谢尘垢,散发弄云端。’《振衣台》:‘濯缨把清流,揽衣上平麓。晚霞水底明,远岫云端绿。淄尘染素衣,薜荔忆初服。结兰临高台,清风振遗馥。’《修竹厨》:‘石坼烧丹灶,云房开竹厨。紫烟凝翠筿,芳醑媚金壶。滴露煮新茗,攀条烹玉鲈。休惊酒尊冷,湘女正当炉。’《觞咏亭》:‘禊筵传彩贴,兰树结群芳。径转通幽谷,川回抱曲塘。得句依岩勒,浮花逐酒香。载赓沂水咏,一引永和觞’”。
在《半山草堂诗》前的巨岩上,有“山高月小”四字题刻,横书阴刻。与“山高月小”题刻隔涧相对是“云静渊澄”题刻,此岩朝南峭壁之上,上瞻晴空,下临清流,横书阴刻。“修竹厨”题刻,在华阳洞东面的巨岩上,横书楷体阴文。华阳洞对面的岩石上有“濯缨”题刻,横列阴刻。与“濯缨”题刻隔涧岩壁上楷书阴刻“罗阳洞天”四大字。此处摩崖题刻,笔势浑朴遒劲,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读之不免令人油然而生怀古之情。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江苏镇江。北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能文擅诗,书画皆通,精通鉴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现在温州留有的摩崖题刻不过两处,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但也有人怀疑这是否系米芾真迹?米芾是否来过温州?这都有待考证。也有人认为,此字是以前好事者描摩米芾字于此,不是米芾亲笔手迹。
据有关资料介绍,米芾留在泰山泰安岱庙的书法作品也有“第一山”碑刻,落款也为“米芾书”。为此,有关专家对“第一山”三大字作了深IM电竞 IM电竞平台入研究,得出“山”字与“第一”二字,有着较大的差别,米芾的“第一”两个字是草书,字形灵秀飘逸,书法熟练,笔下有神,且有动感,尤其是“第”字,其形似盘马弯弓,中竖垂直挺拔,一笔定乾坤;而下面的“山”字,却没有这些特征,而是显得端正,与上面的两个字相比,似乎缺乏整体的关联。
位于永中街道双岙村的石胜观摩崖石像群,因造型独特,年代久远,颇为引人关注。走进石胜观,就看到崖壁上有一片乌崖突出,IM电竞 IM电竞app凿有十三尊造像。当我们登上石佛岩,立即被这些神态庄严、造型古朴的造像深深吸引住了。这十三尊造像开凿于峭壁之上,皆坐南面北,最大的一尊通高133厘米,宽55厘米,凸出21厘米。东首第一尊造像上角,楷书阴刻有“张氏妈娘舍山路捌丈洋路四十二丈祈保寿命延长”等字样,可看出先民为长辈祈求驱病除害、延年益寿的良苦用心。
造像从东到西分三组,第一组共四尊,第一尊戴风帽,披帛,着U形领服,结跏跌坐莲座,似为地藏菩萨。另外三尊肉髻,披云肩,着U形领服,IM电竞 IM电竞app结跏趺坐莲座,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第二组共六尊,第一尊为云形座,足踏祥云,披云肩,似为势至菩萨,其他五尊全为莲花座,女性造像,面相丰满,头梳螺髻,胸饰缨络,赤足垂莲踏朵,身着长裙,披云肩,头后有圆光,分别为鱼篮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日光与月光菩萨。第三组有三尊头戴梁冠,双手捧圭的造像,此乃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大帝即紫微大帝、清虚大帝、洞阴大帝(在第二组与第三组的崖壁间有一尊土地神造像,用水泥固定,加上此尊共有十四尊造像)。这些造像容貌慈祥,造型古朴,刻工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虽经历风雨侵蚀,造像体貌衣饰基本完好无损,很珍贵。据专家介绍,从造像的工艺水平可以推测,当时温州一带已具备较高的凿刻工艺水平。
这造像地方史籍中无文字记载,故无法确定其凿刻年代。据已故龙湾乡贤王璞先生从造像佛道两教并例来考证,很有可能兴建于唐朝。理由是武则天对于佛道两教同样重视,唐玄宗又大兴道教。但又有专家以造像风格来判断,为宋物。因为这里的造像既无唐朝时的丰满飘逸的遗风,也无明代较为烦琐的服饰,整体氛围较为文静秀气。北宋佛教面对儒家排佛的做法,倡导三教合一,这种提法符合当时的趋势,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
造像背崖而凿,下有小涧,旁有双岙水库。据载,在上世纪60年代,造像后面的古栈道尚有一些方孔遗存,后因建造双岙水库大坝而被毁。从永嘉盐场的历史沿革来看,古栈道是当地与温州府城在陆路交通上的一条重要通道。可见,这十三尊造像有着久远的历史,对研究永嘉盐场的兴衰、永嘉场至温州府城的驿道旧痕,古代民俗、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